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視訊)
    時間:2020/5/19,上午10:00
    研讀題材:心培和尚--《八大人覺經》
    帶領人:翁淑芳
    出席:翁淑芳、 陳翠琴、張玉珍、羅妙琴、莊燕雪、徐牡丹、李袖芳、李淑芬、廖月霞、張淑娟(ppt分享)
    一、 討論
    帶領人帶領大家誦讀經文一遍。接著導讀經文,並自然的引導大家討論影片中叢林學院學生提問,培如尚回答的內容。參加的同學各自發表心得,氣氛熱絡而自在。
    二、分享
    翁淑芳
    人往往被欲望所執,讀八大人覺經多年又多次,每次有不同體會,這回觀看人間佛學院心培和尚主講的五集「八大人覺經」,之後在讀書會中討論,特別對於「對治五欲」體會深刻:
    第二覺悟說到「多欲為苦」,說明多欲為生死的根本,對治的方法是「少欲無為」。第七覺悟在講持戒為節欲的根本,提到貪戀五欲會升起過失,甚至有流轉生死的過患,因此要以持戒梵行來對治五欲。
    八大人覺經是佛陀開示一位學習菩薩,包括在家、出家,應該要懂得如何在心中修行,不僅是自利更要利益眾生。一位凡夫菩薩,一直到成佛,應該要走的都必須清清楚楚。
    在對治五欲方面,在家信眾要「志願出家,守道清白」,雖未身穿僧裝,但是心出家了;要奉持五戒,五戒是做人的根本,「人成即佛成」,人做好了,修道就自然完成了。
    出家僧眾要「梵行高遠,慈悲一切」,梵是清淨,要把所修的清淨之行修得崇高遠大,用無我的慈悲對待一切眾生,把恩惠布滿人間。
    張玉珍
    1.八大人覺經是佛陀開示學習菩薩行要懂得在心中修行,自利利他。總共370個字,是將衆生由凡夫到菩薩到成佛應該要知要行的重點都跟我們說清楚。
    2.無常變異何其迅速,一念三千, 一日之間十方法界來去不停息只要生命存在就會一直處在變化的狀態,例如虛空有來去相嗎?有生死相嗎? 有淨垢相嗎? 身而為人人身難得, 乃是過去守五戒才能感得人身。 趁我們這一期生命—氣尚存,好好的在身口意用功修行,盡量去助人,當生命走到盡頭時,會自在安然。若能體會無常剎那,就能珍惜生命更進一步有所為。
    3.愚癡是指心暗眛沒有通達事理的智慧, 就是無明,不明白生命從何而來,不明白目前的生命狀態,不明白如何去創造人生不明白如何跟人結緣… ,不能認識自己不能求解脫。
    4.做到三輪體空就能如法的怨親平等布施,對人沒有隔宿之仇。 佛陀說世界上有兩種清淨的人,一種是從來不犯錯的,第二種是懺悔後的清淨。 菩薩除了布施眾生,還會教導眾生如何懺悔滅除煩惱得清淨。
    5.在家衆以守五戒來對治五慾, 不亂殺而仁慈,不亂取而重義,不邪淫而有禮,不亂說而誠信,不飲酒而智清。 修學菩薩道要遠離五欲 從少欲知足到離欲清淨, 才能與解脫道相應。 五戒是做人的根本 ,人成即佛成,能守好五戒,成佛道就不遠了。
    6.修慈悲觀是發起普濟一切大乘心最直接的方法。
    羅妙琴
    《佛說八大人覺經》372字是後漢安世高法師翻譯,是佛陀回應阿那律請法,為修菩薩道的二眾弟子所說的8條菩薩所應實踐的佛法 。第一覺是包含器世間、有情世間、和五蘊世間的世界觀,第二覺到第七覺在講人生觀如何修行,第八覺是以大乘心為普濟的根本作結論。
    心培和尚透過學生的發問,將經文實踐與日常生活作比較,對於菩薩道修持也舉很多例子,叮嚀修行一定要常聽經聞法,要常自我觀照,要常提起正念。和尚常提醒佛弟子要感恩佛陀給眾生說法,鼓勵在這一期生命,不僅在身口意的淨化上,用功的去修行,也要學習佛陀盡自己能力去助人,在生命的盡頭,就可以自在安然,佛國淨土現前。
    張淑娟
    請參閱照片中ppt截圖
    三、下期預告  (暫定)
    時間:2020/6/30
      地點:普門寺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
    帶領人:張玉珍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