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福田讀書會第三組組長羅妙琴前督導長導讀《佛法真義》「四法界」「四弘誓願」「三世因果」「十二因
    緣」「涅槃」「解脫道」「菩提心」「畢境空」「煩惱即菩提」

    「四法界」
    對於宇宙人生.一切萬物有的事情,精神物資等.佛教將它通稱為「法界」這森羅萬象有種種的名稱名有不同的功用和界限。比方說佛把六根.六塵.六識稱為十八界.在《華嚴經》中對於世界萬法的界限用四法界來概括説明它的意義。
    四法界:1事法界2理法界3理事無礙法界4事事無礙法界.
    法界唯心.華嚴用「四法界」對於宇宙萬物有的一切提供了正確的認識.讓我們不至於宇宙萬物有的一切提供了正確的認識.讓我們不至於在世界萬法上妄自生出執著.偏見.對立.衝突.把一切理爭用「緣起」來看用平等來看.用和諧來看.這就是華嚴「四法界」給我們基本的啟示。

    四弘誓願
    根據經典過去諸佛成就佛道.皆因發願而成.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成就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發五百大願.成就佛道.藥師如來為滅除眾生病苦發十二大願成就琉璃佛國,觀世音菩薩發十二大願千處祈求千處應.文殊菩薩發十大願.用智慧活水潤澤世閒,普腎菩薩發十大願.願願歸入華嚴海,地藏菩薩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弘願。
    四弘誓願真義.
    1眾生無邊誓願度2煩惱無盡誓願斷3法門無量誓願學4佛道無上誓願成.
    佛弟子要重新估頂部「四弘誓願」對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只是唱給活菩薩聽還要敢講.敢說並在生活中去實踐落實。

    三世因果
    常聽人說「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為什麼偏偏做惡多人富貴ㄧ生;良善有德的人卻窮困潦倒這個世真的有因果報應?真的是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行善的人真的一定有善報.為惡的一定有惡報.想要明白因果業報.就必須先多懂懂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業.今生作者」
    相信因果的人.因果就能在我們生活中受用的;一個明因識果的人.則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行走於天地之間,必定坦蕩無畏.積極樂觀懂得在淨念相継中創造因果而不畏懼因果.一個人可以什麼都不信,但是不能不信因果。

    十二因緣
    人有三世.
    過去.現在.未來這個三世生門流轉的過程,佛透各種「十二因緣」也就十「無明行.識明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的循環相續來作說明、人之所以會有三世生命的不斷生死流傳轉就是「十二因緣」相續約結果.
    這「三世因果」足以說明生命應該當下就知道.生從何來.死到何去.不用求神問卜抽籤」我們要知道自己「造什麼業?做什麼事?最後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這些都可以從現在人生的際遇中明白;我們現在播撒了什麼善惡種子.都會成為我們未來果.所以凡是真正學習佛法種子.都會成為我們的未來果.所以凡是真正學習佛法的人.要懂得一切但球隊諸己.我們才是能夠掌握前途未來.才是生命的創造者。

    涅槃
    一般人講到「涅槃」往往與死亡劃上等號.甚至連自殺活槍斃而死的人也稱涅槃.即使佛教人士對於大德長老辭世也常用「涅槃」來形容實在曲解「涅槃」的真義.涅槃不是死了以後叫做涅槃活著開悟就叫做涅槃.涅槃它是一個不生不滅的境界,所謂「去一分無明就得一分智慧.去十分無明就得十分智慧.
    人人要了解涅槃不是死的意思.涅槃是一種圓滿證悟法身進入到一種沒有動盪是非好壞對立是不對染一塵的寂寞滅境界就像光照大千胸懷法界一樣.所以涅槃是生命最究境最圓滿的境界。

    解脫道
    一般出家你問他「為什麼要出家他都說要了生脫死假如你真的有修行能了生脫死.你知道了生脫死以後住在哪裡.了生脫死以後怎樣的生活情況.
    人要求得解脫只有自己看破想得開.不計較.不比較.不在人我是非裡面打滾.不在貧瞋愚癡𥚃面居住.不在無明煩惱裡面之為伍.天下之大.你在哪裡都可以解脫又何必要求助別人幫忙何必還要再另外找另外一個什麼解脫的地方解脫.不在別人在自己解脫不在他方當下。

    菩提心
    佛教的教化中一再鼓勵信眾要發心發慈悲心.發忍耐心發無我心.都是要信徒發菩提心.有人說「露水道心好發.菩提心難發」其實菩提心是勇敢的意思.只要有道德勇氣又俠義的心腸見義勇為.為維護世間的公平正義你要勇敢的去主持公道.從古以來多少人成為菩薩成為大德高僧成為大慈善家原因就是他們都能發菩提。

    畢境空
    空是佛教最重要思想之一,空說了宇宙的真理.但也因為佛教講空所以為佛教帶來了一些不能接受的地方,佛教講畢境空!畢竟就是究極至極最終的意思.佛教裡面講到空有所謂的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無空.畢竟空共十八空.若能對這個畢境空有所了解.自能超越時空與萬物同化自能體會真理的一個最高的究境.那像「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在時間上時無限的常在.空舊愛上是無邊的廣.這個才是「真空妙有這有什麼不好。

    煩惱即菩提
    佛教講「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這句話一般人不容易了解,菩提是清淨的正覺、為什麼清淨的正覺又說是染汗的煩惱.煩惱是忘想無明為什麼又說妄想.無明的煩惱就是正覺的菩提.
    佛經說「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一個人能覺察出煩惱就離覺不遠.學佛的人不要怕煩惱,重要的是如何轉煩惱為菩提「哭婆變笑婆」的故事點出了哭和笑.只是一念之間.同樣的苦和樂聖和凡.迷和悟佛與魔.也是在一念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遇刺什麼困難挫折只要我們能懂得轉念情況就會改變.
    學佛的人要超越一切所謂不即不離.不空.不有.亦空亦有能夠認識「緣起性空就能夠從煩惱中看到覺悟的希望。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