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新竹第四分會 / 心路讀書會
    日期:8/17
    地點:新化休息站
    導讀人:簡麗珠
    成員:游朝江、許麗卿、簡麗珠
    文章:人間萬事/給/星雲大師

    佛教故事,甲乙两小鬼投胎,一個接受一個付與,甲成乞丐,乙當富翁。

    人世間,不管貧富,一直貪圖擁有,即使有錢,也是富有的窮人;一個人雖然物質貧乏,但他樂於給人、助人,在精神上就是貧窮的富人,所以「給」是很美好的事。茲分析「給」的六點意義:

    一、給是善美的行為:佛光山的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二、給是重要的修養:給人一點助緣,幫別人說一句好話,甚至給人一點笑容,給人一些安慰。

    三、給是感動的好事:給人的一點提拔,讓人感動終生;給人的一點方便,自己無損,別人受益;給,總是皆大歡喜的好事。

    四、給是利他的精神:給,是利他的善行,讓人受益,讓人歡喜,讓世間充滿了善行好事。如觀世音菩薩,及時救苦救難,所以才有很多人信仰。

    五、給是善緣的循環:給,看起來是給人;給,或許是回報過去他人給我,也可能是今生自己播撒種子。所以你給我、我給你,相互的善緣因此循環不已

    六、給是做人的習慣:俗語說「善財難捨」,給人很難。有的人慳於給人說一句好話,吝於給人一點笑容;給人一點利益,如同割了自己身上的一塊肉。所以,人生最好的教育,就是從幼年起,養成一種仗義的性格,讓「給」成為自己做人的習慣。

    給,不是錦上添花,給,要雪中送炭。給,能給得不勉強,給得不後悔,甚至給得「皆大歡喜」,不但是無上的修養,也是無上的智慧。

    本文哪段最讓你印象深刻?


    許麗卿會長分享~
    给是善缘的循環。
    她因為時常保持笑容,也時常主動與同事打招呼,讓平常不苟言笑不與人互動的經理對她印象深刻,漸漸的也受她影響,進而改變對同仁的態度。

    游朝江督導分享~
    给是利他的行為。
    921大地震,上下震動,傢俱摇晃玻璃也發出有如鬼叫的聲音,當下心想一定有大災難發生,隨即跟著救難隊進入災區救災。
    透過集體創作的力量,協助災民使其不再受苦,雖然付出時間與體力,但内心是歡喜與感動的。

    簡麗珠分享~
    給是感動的好事。
    自己從小就出生在貧困的家庭
    讀書的時候曾參與義工團隊,一起去過養老院或孤兒院陪他們過節,才深深體會到自己有多幸福,有温暖的家還有愛她的父母兄弟姊妹,物質雖然不富有,内心卻有滿満的幸福,從此學會珍惜。

    星雲大師説,給不是要錦上添花,而是要雪中送碳,要给的不勉强不後悔,更要皆大歡喜。這不但是無上的修養,也是無上的智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