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三-羽讀諸友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年前
    福田讀書會第二組組長賴碧華副督導長主持主題論壇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日期:2019/4.19 地點:普門寺社教館 網站上傳: 林孝雄督導
    出席人員:莊燕雪區副.周圍輝督導.賴碧華副督導長.林孝雄督導.周啟雄督導.
    李袖芳會長.廖英祝儲備督導.李奕慧督導

    「我不是呷教和尚」分享
    與談人分享人:周圍輝督導

    導讀中第一部份,4-22 頁,主要為「序文」,共有 4 篇。 第 1 篇是星雲大師的自序,《「佛教靠我」--是我一生明燈》,第 2、3 篇是推薦序,高希均教授《「給」是星雲大師的「初心」與「一生實踐」 --- 不要佛教養我,我要佛教成長》, 韓國瑜市長《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第 4 篇是編者的話《星雲大師的祝福》。

    壹、星雲大師的自序,《「佛教靠我」--是我一生明燈》, 1. 1949 年塵空法師從浙江普陀山,託煮雲法師帶一封信,「現在我們佛 教青年,要讓『佛教靠我』,不要有『我靠佛教』的想法。」深深影 響大師。 2. 「佛教靠我」這句話,成為我(大師)心中的一盞明燈,經常充電,甚 至發光,增加了我(大師)的信心力量。 3. 大師本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信念,以教為命,以眾為我。 4. 平生所願-----平安幸福照五洲。
    貳、高希均教授《「給」是星雲大師的「初心」與「一生實踐」--- 不要佛教養我,我要佛教成長》 1.大師推動「四給、三好」,傳承「慈悲、智慧、放下」, 這些無形善念感動變成興建寺院、學校、美術館的硬體, 使大家都變成人間紅利的受益者。 2.終其一生,大師始終掌握住了「初心」的本意,「給」比 「受」好。不希望「人人為我」,要變成「我為人人」。不僅不要自己靠佛教,而要以一己之力,弘揚佛教。
    參、韓國瑜市長《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P14) 1.參訪藏經樓,牆上大師「一筆字」 四給的信條,是每個團體應該重視的服務信念 ----這番「給人」的信念,我認為就是大師新書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中的核心價值。 給人核心價值 點亮自己、照亮別人、慈悲喜捨、犧牲奉獻 2.大師說:我要信仰好的;我要信仰善的;我要相信真實的。 ----我(韓)認為信仰是一個人的意志力與生命體悟的根源。 能幫助我們看穿生命的本質,找到觀察人事物的準繩。 信仰為我們確立的中心價值。 3.《心經》曾伴我(韓)度過生命最深的幽谷。 ----「心無罣礙」大智慧體會到「人生必須『提放自如』」----不論生活在哪一層,皆可修行。 每一個人,可以提煉心中的陽光,相互照亮彼此,為 世間增添光彩。
    肆、編者的話《星雲大師的祝福》。 1.大師關心社會,民心所需----《聯合報》、《中國時報》刊載: 〈敵人---激發我們潛能,可以當朋友不可怕〉 〈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為人安樂福祉,為人間的公平正義發聲。 ----引起媒體、民眾熱烈討論,廣大迴響,紛紛來訊請求出書。促成《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此書,與大家見面。 2.編輯方向----- (1) 以〈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為軸心,為僧俗二眾的行者, 編選一本「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法要,在 佛光法水中,人人得以 轉煩惱為菩提 轉黑暗為光明 立身處世,都能走在歡喜和希望的道路上。 (2)全書由 10 篇文章所組成,以大師的成長、信仰、發心、 弘法、證道為核心,分為--- 「成就人間的願力」(為佛教) 細數大師近 三個單元 「增長信仰的力量」(信仰歷程) 百年的 「為人間多做一些事」(本地風光) 生命歷程 -----為推動人間佛教,從「初發心」起,經歷千災萬難,到喜悅一生,始終「雖千萬人吾往矣!」 3.大師秉持「不呷教」,自許不靠佛教吃飯,並發願「佛教靠我」, 「光大佛教」的信念,做一個能夠「給人」,為世間增添美好肯得犧牲奉獻的報恩人。 4.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是每個人勵志典範, 也是幫助我們進入人間佛教行者的修行寶典。 也是大師對世間的祝福,為每一位有緣人的祈願, ----人人都能提昇自我,達「五和」境界。

    「我不是呷教和尚」分享
    分享章節:我的信仰歷程p.116-159
    與談人分享人:李袖芳會長
    內 容:
    (一) 我的信仰歷程:
    修習菩薩道的過程猶如幼稚園到完成博士學位
    1. 善惡因果 世間必然道理-118
    (1) 本性裡的性向:我要信仰好的,不相信壞的;我要信仰善的,不相信惡的;我要相信真實的,不相信虛假的。
    (2) 幼年跟著外婆在神道教的「善門」走動,警世偈語建立善惡因果觀念
    (3) 聽到觀音老母就升起深刻的信心-滿月時過寄當義子-孺慕之情
    2. 道場活動 培養信仰基礎-119
    (1) 佛堂裡的人基於對外婆的尊敬,給了許多讚美的句子:有福相、有善根、像小和尚…
    (2) 11歲,盧溝橋事件,揚州18間大寺院被侵占,大和尚們逃難至外婆家趕齋....首次見到大和尚威風、莊嚴
    (3) 未能圓滿的拜師典禮--結了因緣
    3. 國家戰爭 老少動員抗日-123
    參加兒童隊、識字班,遊行、唱歌
    4. 危難存亡 生起信仰能源-124
    躲藏在死人堆中躲避日軍刺殺,才知要念觀音老母。
    人在危急艱難時,信仰的能源就會隨之生起
    5. 尋找父親 承諾法師出家-125
    1938年農曆2月初一日剃度。15歲破年齡限制,受具足戒
    6. 禮拜觀音 心靈開竅增慧-125
    燒戒疤傷及腦部,在叢林中個人行動不自由,只能利用半夜虔誠禮拜觀音,記憶力大增。
    立下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的志願,真正進入信仰的行列…小學階段
    7. 拜佛念佛 發願行佛奉獻-132
    20歲左右,讀高僧傳。太虛大師當時正推行新佛教運動,影響深遠
    8. 弘法利生 效法歷代祖師-134
    加入僧侶救護隊..高等學校程度
    9. 努力耕耘 因緣巧妙成就-136
    先耕耘,不怕沒收成。
    宜蘭念佛會…童男童女示現、行動不便者起身安步
    用真心讓阿彌陀佛感動、讓自己感動,
    每週六念佛、每年一次佛七,26年沒間斷
    10. 義工發心 菩薩化身護持-140
    11. 彼此增益 大小乘互為師-142
    12. 寒冬送暖 苦難長養力量-144
    13. 信仰無價 外境不能動搖-146
    14. 信眾發心 菩薩在人間-149
    15. 百萬人眾 長遠響應辦學-151
    16. 給人因緣 你我共同發光-154
    17. 無盡寶藏 留待人人探究-155
    18. 與佛相應 力行人間佛教-156

    「我不是呷教和尚」分享
    與談人分享人:李奕慧督導
    在受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的藴育中,默默的學習,靜靜的長大,總想著如何報答佛教的恩德,為教育貢獻所有,如何服務度眾,不做焦芽敗種,人身可貴不能輕慢虛度;生命的意義在於貢獻世間,以無為有以退為進,珍惜師長諄諄教誨,積極奮發,立下了「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信條,為教爭光榮,耕耘文化教育,慈悲行善、布施,堅持本土化,並注意形象行止要威儀莊重,非佛不作,廣行弘法服務,獲得十方助緣;在少欲知足的修道生活中,全心全力做弘法利生的工作,要與人為善,從善如流等,做一個像樣的佛弟子;因為重信承諾要把佛教雜誌如期出刊,怕驚擾人忍耐靜靜等待,正當此時心裡想我真的餓了就到廚房吃吧,經過廚房,看見裡面正在準備請客的餐飲,那種忙亂的樣子,我一個人也不認識,實在不好意思進去要飯吃,所以就從廚房外面的一條小路,直接下山回台北了。當時飢腸轆轆,也沒有什麼怨恨之心,但是當時就立志,假如將來有辦法,一定要給大家吃飯,我可以做不吃教的和尚,但是我不能不讓大家吃飯,發願將來一定要「普門大開」,歡迎要吃飯的人都進來,不必問來客的姓名,他吃過就可以走了。
    一本初心,不做一個吃教的和尚,也不做被社會養活的人。盡己能量給予社會溫暖,先做一個服務的和尚,做一個弘法利生的和尚,做一個文化的、教育的、布施的和尚,少許布施就能改變人心觀念,做一個給社會溫暖的和尚,為了佛教,做一個犧牲奉獻的和尚,先廣結善緣,做發心的菩薩,不要做「呷教」的和尚,要有佛教靠我」的承當。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