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This is the default profile that was created in the site.

最近更新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時間:113年3月18日晚上7:00-8:30
    地點:澎湖縣馬公市民裕街45號(馬公第一分會許榮基副會長家)
    宣講員導讀:楊曉樺
    參與會員:許榮基,陳美奉,呂碧紅,孫方雪秋,王竣彥,莫家成,楊曉樺共7位
    人間萬事第二冊第四課在乎什麼
    有的人在乎別人的一句話,
    有的人在乎別人的一個眼神,
    有的人在乎人家的褒貶,
    有的人在乎朋友的真心。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人在世間,總有很多的牽絆。孝順父母的兒女,他在乎父母的健康、順心,這就是兒女的牽絆;有人喜好賺錢,股票的漲跌、生意的盈虧,一切的得失都讓他很在乎。有的人在乎別人的一句話,有的人在乎別人的一個眼神,有的人在乎人家的褒貶,有的人在乎朋友的真心。
    在乎,在佛教裡就叫做「執著」。處處留情,處處為家,哪裡有真愛呢?大錢也要,小錢也貪,哪裡有尊嚴呢?在乎春夏秋冬的陰晴不定,在乎天地日月的變化無常,在乎世態人情的冷暖現實,在乎是非得失的無謂紛擾,你說人生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人生在乎什麼,舉其大者,如:
    一、在乎被別人尊重:被別人看輕不重要,自己要把自己看重才重要。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自己要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自己不尊重自己,即使達官貴人,甚至貴如總統,人家也不尊重你。要人尊重,自己要有德;重財、重名、重利,價值有限,重德、重道、重義,這是人情之常。
    二、在乎被別人了解:人心隔肚皮,人和人相互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你要人家了解你,你有讓人家了解嗎?你平時袖裡乾坤,葫蘆裡藏藥,沒有肝膽相照,別人怎麼能了解你呢?所以要求別人了解你,不如自己先去了解別人,倒是比較容易一些。了解是相互的事,人和人應該相互了解,不能了解,至少也不要互相誤解。
    三、在乎被別人認同:我們經常遭到別人的排斥,自己想想實在冤枉。我也沒有得罪他、傷害他,為什麼他會排斥我呢?他為什麼排斥你?是因為你沒有向他示好,當然會排斥你。其實世間當然是不公平的,遭人排斥是有所冤屈,但是也可以改進,例如你待人謙虛、坦誠,自然就會減少別人對你的排斥,慢慢就能獲得別人的認同。
    四、在乎被別人接受:我的一片好心,別人不接受;我對他的好意,反而惹他反感。我送禮,他不接受;我讚美,他不領情,甚至還怪我多話;我給他支援,給他資助,他都一一拒絕我,這種性情的人值得同情。但是以佛法來講,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緣分不具,所以遭人排拒。凡事緣聚則成,有緣就容易被人接受,所以要多多結緣。
    【題解】
    人生一世,在乎著種種人事物境,究其根源不外是本文列出的四點;人總是盼望被人尊重、了解、認同、接受,還誤以為追逐聲色就能滿足,而聲色虛妄,永遠也填補不了欲望這個幽暗的深谷。
    晉武帝即位時,探策以卜世數,卻得了個「一」,武帝面露不悅,群臣更是大驚失色。這時裴楷引《老子》表示:「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武帝為「一」字憂心,「在乎」晉朝命短,是向外攀緣;裴楷一番言論則點明萬法唯心,凡事在己。
    要在乎什麼?永嘉大師嘆:「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與其在乎別人怎麼對待,不如反求諸己,撥開雲霧,讓內心透出萬古晴空。
    【習題】
    1.你曾經在乎過什麼?
    2.為什麼有的人不被尊重、了解、認同或接受呢?
    3.你覺得人生應該在乎什麼?
    【延伸閱讀】
    1.用人時,只須取其優點,不要過分在乎他的缺點。──摘錄《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中)‧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2.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生,處事著重於該為不該為,而不在乎別人的批評。因要有接受人家批評的雅量,才有資格與人共事。──摘錄《星雲日記3‧不負西來意》
    3.擁有錢財,不在乎多少,而在於會用不會用!──摘錄《人間萬事2‧另類的財富》
    時間:113年3月18日晚上7:00-8:30
    熱身:
    又一天,有位大學教授向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禪師南隱問禪,南隱只是以茶杯相待,卻不說禪。
    禪師將茶水注入這位來客的杯子,直到水滿,還是繼續注入,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說道:「已經漫出來了,不要再到了!」
    「你就像這杯子一樣!」南隱答道,「杯裡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到空,教我如何對你說禪呢?」
    禪悟人生
    「把自己的杯子倒空」是佛的禪義也是人生至理名言。
    「滿招損,謙受益。」是易經留給我們一句千古流傳的諍言。
    許榮基分享:在乎什麼?
    大師從文中說明人生一世在乎著種種人事物境,在乎被人輕視、誤解、排斥、不被人接受,總是盼望被人尊重、了解、認同、接受,人要在乎的事物不勝枚舉,因為人性大多是貪婪,放眼望去社會治安混亂,就是有人在乎名、權利、地位,才會衍出令人在乎的道德修養深淺觀感。
    我們體悟到有理想抱負的人生,處事著重於該為不該為,而不在乎別人的批評,因有接受人家批評的雅量,才有資格與人共事對待;人只須取其優點,不要過份在乎他人的缺點,袪除我執並廣結善緣。去掉「我執」
    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人真的在乎你...只有本人能決定自己的人生!
    在自我覺醒的過程中,徹底領悟了幾件事情
    一、 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人真的在乎我們的人生。
    二、 只有本人能決定和衡量自己的人生。
    三、 人生是自己選擇的。
    只要你不敢直視和面對真正的問題,耗費心思在其他彎彎繞繞的事物上,我們就是正在逃跑。
    逃跑的人,一輩子都在流浪;逃跑的人,一輩子都抵達不了終點。
    「我要成為我想看見的改變。」如此在心中對自己說。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書香讀書會
    3月18日晚上8點到9點
    方式:ZOOM視訊
    出席人員:鍾情、謝玉紋、李德容、李清芳、莊琇紅
    帶領人:謝玉紋
    截圖、紀錄:莊琇紅
    帶領導讀:國定佛誕節的意義《星雲大師全集.僧事百講》

    國定佛誕節的意義
    佛誕節原本只是台灣民間的節日,後來由佛教徒爭取成為國定假日。
    過去,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把耶誕節訂在行憲紀念日放假這一天,實際上是為了慶祝耶誕節。甚至在香港、韓國,佛誕節早已是正式的公眾假期,但是在台灣,由於佛教少有人能在政治上有這種護法的能量,所以光是由民間爭取國定佛誕節,還是沒有辦法爭取得到。
    當初,我在《中國時報》發表一篇文章,叫作「我對佛誕節假日的意見」,針對那時各方對佛誕節是否成為國定假日的意見紛歧,提出四點意見:
    一、佛誕節具有國際性的意義
    如何和國際間聯誼,如何能讓我們和各個國家連線,佛誕節是最好的橋梁。例如在亞洲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斯里蘭卡、緬甸、日本以及韓國等,均是訂定佛誕節(衛塞節)為國定假日。香港九七回歸,現在宣布佛誕節為公眾假日,倘若台灣有佛誕節,不但與國際佛誕節之友國相互交流,又與之共同聯誼,甚至於全球的華人可以將佛誕節的聲音擴展至美洲、非洲、澳洲、歐洲等全世界……
    二、佛誕節具有和諧性的特色

    假如有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佛誕節,無論是國民黨也好,民進黨、新黨也罷,大家都能夠有機會在同一天佛誕節慶典中,彼此聯誼,相互來往,不管是本省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各種人等都能尊重融和,大家共聚一堂,促進友誼,增進和諧,消除其他對立的成見,就算其他宗教如道教和一貫道也可作為佛教的朋友;佛教向來尊重天主教、基督教,他們也會像賓客一樣尊重佛教,看來佛誕節公眾假日是有和諧性的特色。
    三、佛誕節具有文化性的象徵

    佛誕節是一股促進形成中華文化的原動力量。自古以來,農曆春節、浴佛節、中元節、臘八節、乃至端午節、中秋節等等,都是中華民族共尊的重要節日。漢唐以來,以浴佛形式淨化人心發揮了我國優良文化的傳統,延續歷史的意義凝聚了民族的力量,可見佛誕節是功不唐捐,所以在提倡文化,發揚歷史意義的今天,佛誕節公眾假期尤其必要。

    四、佛誕節具有工作性的效益

    有人說,現在公訂假日已經很多,加上周休二日,若再添增節日,是否會減少社會工商界的生產力?我認識一位信徒,他擁有400位員工規模的工廠,令人感興趣的是他規定所有員工每天上午8時上班的同時,大家需一起諷誦佛經半小時。我起初聞後甚覺訝異,不禁問他:「工廠如此規定,不知會否對生產力造成影響?」該信徒聽後,淡然一笑,回答道:「每日上班前的誦經規定,凡有品行不端之人,大都不願參加,所以我的工廠裡沒有壞人;而接受誦經規定之員工,其所產生的工作效率不只增加一倍。」

    後來政府也覺得應該施以公平,既然佛教徒要求要有國定佛誕節,立法委員們便開始進行研議,最後終於在立法院,獲得207位立法委員的連署,贊成將佛誕節訂為國定假日,放假則是和母親節同一天,成為佛教東傳中國二千年以來首度國定佛誕節。

    那時是由我發起爭取的,對於這個結果,也覺得可以接受。為什麼?第一,日期和農曆四月初八接近;第二,佛陀本來就是我們的慈母,假如和天下的母親一起慶祝,那麼兒女為了替母親祝福,就會到佛教的寺院裡拜佛。所以,佛教的慈母釋迦牟尼佛,與世間的慈母會在一起,也是很有意義的。我覺得,只要政府能給佛教一個國定的假期,就很難能可貴了。

    提問項目
    1.佛誕節成為國定假日,由誰提出? 何時制定為國定假日?
    莊琇紅分享:星雲大師,1999年立法院通過,2000年實施。
    2.佛誕節爲國定紀念日有哪些意義?
    鍾情分享:一、佛誕節具有國際性的意義
    如何和國際間聯誼,如何能讓我們和各個國家連線,佛誕節是最好的橋梁。例如在亞洲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斯里蘭卡、緬甸、日本以及韓國等,均是訂定佛誕節(衛塞節)為國定假日。香港九七回歸,現在宣布佛誕節為公眾假日,倘若台灣有佛誕節,不但與國際佛誕節之友國相互交流,又與之共同聯誼,甚至於全球的華人可以將佛誕節的聲音擴展至美洲、非洲、澳洲、歐洲等全世界……
    二、佛誕節具有和諧性的特色

    假如有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佛誕節,無論是國民黨也好,民進黨、新黨也罷,大家都能夠有機會在同一天佛誕節慶典中,彼此聯誼,相互來往,不管是本省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各種人等都能尊重融和,大家共聚一堂,促進友誼,增進和諧,消除其他對立的成見,就算其他宗教如道教和一貫道也可作為佛教的朋友;佛教向來尊重天主教、基督教,他們也會像賓客一樣尊重佛教,看來佛誕節公眾假日是有和諧性的特色。
    三、佛誕節具有文化性的象徵

    佛誕節是一股促進形成中華文化的原動力量。自古以來,農曆春節、浴佛節、中元節、臘八節、乃至端午節、中秋節等等,都是中華民族共尊的重要節日。漢唐以來,以浴佛形式淨化人心發揮了我國優良文化的傳統,延續歷史的意義凝聚了民族的力量,可見佛誕節是功不唐捐,所以在提倡文化,發揚歷史意義的今天,佛誕節公眾假期尤其必要。

    四、佛誕節具有工作性的效益

    有人說,現在公訂假日已經很多,加上周休二日,若再添增節日,是否會減少社會工商界的生產力?我認識一位信徒,他擁有400位員工規模的工廠,令人感興趣的是他規定所有員工每天上午8時上班的同時,大家需一起諷誦佛經半小時。我起初聞後甚覺訝異,不禁問他:「工廠如此規定,不知會否對生產力造成影響?」該信徒聽後,淡然一笑,回答道:「每日上班前的誦經規定,凡有品行不端之人,大都不願參加,所以我的工廠裡沒有壞人;而接受誦經規定之員工,其所產生的工作效率不只增加一倍。」

    後來政府也覺得應該施以公平,既然佛教徒要求要有國定佛誕節,立法委員們便開始進行研議,最後終於在立法院,獲得207位立法委員的連署,贊成將佛誕節訂為國定假日,放假則是和母親節同一天,成為佛教東傳中國二千年以來首度國定佛誕節。
    3.簡述浴佛儀式由來與意義?
    謝玉紋分享:浴佛節,是為了紀念佛陀的誕生。 在三千多年前,摩耶夫人夢見六牙白象從右脅進入,因而懷有身孕。 十個月後,夫人於回娘家待產的途中,於藍毗尼園,看到微妙芳香的無憂樹,便舉起右手攀扶,這時世尊即從夫人右脅降生到世間,並且向四方各走七步,腳下步步均生大蓮花;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福國-快樂人生讀書會 commented on this post about 17 小時前
    快樂人生讀書會,3/18(一)晚上5:30-7:20在褔國滴水坊召開3月份第二次讀書會,共5人參加,由陳金紫督導帶領,今天讀書的教材為金玉滿堂教科書佛光祈願文第一冊共10課,我們每人有編號,並分配每人讀2篇與大家分享,成員會給予回饋,從晨起到睡前,社會到國家,從廣結善緣到為世界和平祈願,每年的除夕到新春,一年之計在於春,感謝星雲大師為我們點亮心燈,無上的祈願祝禱,大家有了共識,並期待下一次的讀書會。 ‏ — 感到開心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北教師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3月14日上午10:00
    二、地點:台北道場十一樓教室

    三、參加人員:陳雪霞、李育麗、黃麗容、翁麗珠、莊秀蘭、吳秀鑾、李美雲、唐立麗、陳淑貞、黃婌媛共10人
    帶領人:吳秀鑾、陳雪霞、莊秀蘭
    記錄:黃婌媛

    四、讀書會進行
    (一)、暖身活動:吳秀鑾帶領
    《星雲大師全集》往事百語第六冊「有情有義」中,大師提- -「貧窮就是罪惡」,初看讓我不解。最近電視新聞𠕇三姐弟被車撞重傷、家境貧困,於是很多的捐款湧入,說明貧窮會引出許多人的慈悲心、慈善行。說「貧窮就是罪惡」好像太不慈悲吧?!
    原來星雲大師曾聽大實法師說:「貧窮!貧窮!大家都崇尚貧窮,極樂淨土的七寶樓閣,黃金舖地的莊嚴世界,由誰來完成呢?實際上貧窮就是罪惡啊!」
    大師並以志開上人的自耕自食、自給自足,以行動告訴大家:真正的貧窮是坐以待斃,是內心能源的枯竭墮落,佛教要有錢才能辦事業,要有錢才能和大衆結緣。
    貧與富,對於個人而言,是自己心理上的價值認同而已,但如果國家社會大眾貧窮凍餒,將會引發無窮罪惡的問題。

    (二)、佛法與生活(一)導讀
    帶領人:陳雪霞
    很幸運的帶領本學期第 一次的導讀,是星雲大師的著作,第四類演講集《 佛教與生活(一)》 。
    這是大師從宜蘭念佛會進而到台北,應民間團體的邀請演講,之後再擴展到國父紀念館三千人講座,集結出版的講演集。
    文中提到生活在世界上,離不開生活的「空間、 時間、人間」的關係,大師將這三種關係,又各分為三個問題分別闡明解說。
    以從心外的空間到心內的空間來說;佛法告訴我們,心內的空間比心外的空間還大,且心內的空間可以包容宇宙虛空,一個人如能把握自己心內的空間,也可以同時通達心外的虛空。
    如果我們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了悟因緣和合與離散是有條件的存在,那麽相信就比較有機會放下執著,而過無住的生活。
    在生活的人間提到,從造作的人間明白顯示我們的起心動念與善相應微乎其微,因此要經常懺悔,「不怕無明起,只拍覺照遲」及時懺悔仍是清凈善良的人,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參與各種懺法法會,在法會中,常會發露出宿世善根,清凈我們的身口意,慢慢增長善根福德,以此跟大家共勉。

    (三)、𨒂伸閱讀與分享回饋
    帶領人:莊秀蘭
    謝謝雪霞督導提綱契領解說「佛教與生活(一)」
    佛學浩瀚但離不開生活,佛教是一種宗教,教主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而生活上的老病死生,需要用佛法來指導。
    佛陀指示我們,內心的空間無限大,人生有兩個方向世界:一個是前進世界,一個是回頭世界。
    退步求全的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遇挫折時抱持「退一步想,海闊天空」的襟懷。失意時能記取「回頭是岸」的古訓。
    「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一切事物,只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存在。了解虛妄的有相,才能過無住生活,所謂「百花叢裡過,片也不沾身」的逍遙。
    大師善用零碎時間,創造人生三百歲,積極為弘法利生,留下395本的法身舍利,令人讚嘆。
    大師弘法五大洲,在在提醒佛教徒要發慈悲心,要有感恩心,奉行六度、三好、四給。
    秀鑾老師暖身時説,往事百語「貧窮就是罪惡」一篇,在物資生活匱乏的時期,志開上人擔任棲霞山寺監院,「設置果菜農場,自耕自食。創建炭窯紙坊,提倡勞動生產,自己自足。」還可以供給信徒施主。以行動告訴大家:真正的貧窮是坐以待斃,是心內能源的枯竭墮落。貧窮,怎麼會不是罪惡的淵藪呢?
    大師更積極弘法演講、寫書的版稅收入,建佛光山殿堂、建叢林學院培養佛教人才、廣結善緣幫果農賣荔枝、百萬人興學建學校等,佛光山傳達正信佛教三百多個道場,讓佛教興隆,淨化人心,社會祥和。
    聆聽帶領人訴說內容,薰習佛法用在生活中的技巧,感受一下「因緣和合的虛妄之相」,少煩惱,心存善念、懺悔、感恩。

    五、感想與結論
    我們學習星雲大師走上菩薩道,若是在生活上遇到人、遇到事情時,都會想起大師的慈悲、智慧、忍辱⋯⋯⋯時時思惟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一定要期許自己能超越平日處世的態度,更希望自己能夠找到最好的處理方法!才能證明佛法落實在生活中!
    以下是今天最有感觸點:
    1、「從有相的空間說到無住的空間」,想到以前讀「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累劫累世、頑強的個性如何吸取佛法的精髓,如遇到金剛般有力的智慧,啓發、淨化自己的習氣、執著。
    「無住的空間」就是做到~每天一樣的起居生活,卻能不被這些瑣碎的事情所羈絆,「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能修養到如此,寵辱不驚、雲卷雲舒、花開花謝都是人間好時節!如此擴大自己的心量,到達這個境界確實很難,但心可以嚮往著~與世塵同流而不合汚,更是可貴!
    所以說「大隱隱於市」「熱鬧場中做道場」,學習維摩居士何處都能有自在消遙的智慧呀!
    2、「從造作的人間說到懺悔的人間」
    一般人都認為我平日又沒做什麼壞事的!殊不知無意間起了一個念頭,往往就是煩惱的開端!
    大師要我們牢牢記著「你是好人,我是壞人」的銘言,「吾日三省吾身」不計較、不比較,從自身做起!讓「懺悔」猶如菩薩的慈悲法水,洗滌心靈,獲得清淨的佛道。
    3、「從接受的人間說到報恩的人間
    「知足常樂,貪多則憂。」因為施者的境界比受者更寛大,尤其是分享快樂給人,如星火相傳眾樂樂勝於獨自享樂呀!大師「半碗鹹菜」,感恩志開上人的關懷與期許,發心立願成就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弘揚人間佛教,建立美好的現世淨土!
    不可否認心存感恩的力量~因為感恩使人將焦點集中在擁有的而不是欠缺的,也不至於因缺憾而抱怨;心存感恩會使人看到事情的變化,不是只在乎自己的情緒反應~悲傷化為歡樂,損失變為知足。
    深刻感受到高僧大德們一再叮嚀: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報恩的心態帶動不斷成長的自己!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多113.3.14
    多聞樂活讀書會記錄
    時間:113年3月14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金剛功德業障冰消分第十六(p.275~283)
    成員:李虹慧、劉珍齡、陳淑華、周財生、鄭月娥、江麗滿、賴平熙等7名
    帶領人:劉珍齡
    記錄:鄭月娥
    拍照:江麗滿

    一、複習與內容導讀
    (一) 信受奉行荷擔家業分第十五。
    1. 佛陀反覆以七寶、身命等布施和受持四句偈相互校量,主要在建立大眾對般若功德的信心,如是住信心清淨,如是降伏我等四相, 如來希望我們理解經的妙義,獨為發最上佛乘道心的眾生所說、唯有具備般若智慧,而又能受持、讀誦、解說金剛經的行者,才能承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家業。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即是佛塔,應受一切人、天恭敬供養。
    2.佛陀所說都是真實不誑之語,但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些持經演說者,不但沒有受到人、天的尊重禮拜,反而被世人所輕賤呢?答案在今天的第十六分。

    二、讀誦第十六「金剛功德業障冰消分」原典並作內容討論,重點如下:
    (一)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受持、讀誦本經,若不得人、天的恭敬,反而受到輕賤譏罵,那是因為此人先世所造的罪業很重,本應墮入三惡道中去受苦,但是因他受持、讀誦本經的無量功德力故,惡業由重易輕,在受人輕賤譏罵中,宿業漸漸消滅,未來將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二)能淨業障分,什麼是業障?
    1.業:造作之義。是指行為、意志等身心活動。一般分為三種,即身、口、意三業。業的性質,有善、惡、無記(非善非惡)三種。所造者若為五逆十惡之罪業,將來必受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之業報;若造五戒十善之善業,將來可得人、天等善道之福報。
    2.所謂業障,或是宿業、或是現業,皆可障蔽真如自性,在六道輪迴之中,生滅不已,沒有休止。若能受持、讀誦般若甚深妙理,知一切皆是幻相,皆是虛妄則不再隨境轉業,便能境隨人轉。深入般若,虛妄淨盡,故曰能淨業障。
    (三)佛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什麼叫供養?什麼叫承事?
    1.承事的意思,就是你跟自己的師父住一起的話,你要侍奉,做上師交代給你的工作,把它圓滿的完成就是承事。
    2.什麼叫供養?依供養對象不同,有供佛、供法、供天,甚至有對人、對僧眾師長的供養;在供養內容上,有物質的供養,其中,最高的供養,為心意上的一心供養、誠意供養、真心供養。
    3.在末法時代,能受持、讀誦本經,其所得的功德之多,我(佛陀)如果一一具實說出,也許有人聽聞我說了這樣廣大的功德,其心會紛亂如狂,狐疑而不信。為什麼有人聽了會這樣狂亂起疑呢?那是因為這部經的義理甚深不可思議,所以持受它所得的果報也就廣大不可思議。」
    (四)佛陀為破凡夫不理解受持者功德既然如此之大,為何還會被人輕賤之真義,惟恐對境成迷,而譏毀如來教法,又慈悲為我等宣說《金剛經》不可稱量、不可思議的功德果報。

    三、閱讀討論大師金剛經講話第十六「金剛功德業障冰消分」,重點如下:
    (一)凌辱輕賤,除先世罪。
    1.什麼叫報不可思議? 什麼叫果不可思議?
    (1) 報不可思議: 以輕易重,原本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之業果,消散滅盡。
    (2) 果不可思議:除先世罪業冰消外,未來當證菩提之佛果。
    2.輕賤事有哪些種類?為什麼會碰到輕賤這些事情呢?
    (1)被人家忌妒嫌棄毀謗或欺凌甚至被木槍刺腳。
    (2)如是因,如是果,誰都不能逃脫因緣果報的法則,吾人在接受先世罪業的報應現行,種種難忍之事時,應憶持金剛妙法,隨緣消舊業,安忍不住四相,更不可動念瞋恨。
    (3)a. 佛陀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精勤於種種善行修為,以至徹悟甚深緣起,成就正等正覺。b.我們受持般若性空之理,是空掉貪染根塵識的妄執,是空掉我等四相的分別,而非撥無聖凡因果,不信有善惡報應。c.如果能持續受持「金剛經」可以得到兩種不可思議的果報,消除罪業得道佛果。
    3.張無盡居士詩言:四序炎涼去復返,聖凡只在剎那間;前生罪業今生賤,了卻前生罪業山。
    (1)春夏秋冬,夏季很熱,冬天很冷,四季重複輪迴。成聖成凡,只在剎那間,一念悟成聖,一念迷成凡,剎那間心境的改變。前生罪業今生被輕賤以後,就滅掉了前生罪業。要精進學習了解金剛經實相,轉迷成悟,就不會生死輪迴。
    4.如是因,如是果,什麼叫安忍不住四相?
    (1)要安住在無所分別要心,無所住不著四相,更不要動念瞋恨,所有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不真實,看到別人做不好的事情不要太當真,一動念就造業。
    5.鴦掘摩羅,因誤信外道誓殺一千人,因受到佛陀的教化,成為一位修善的比丘。民眾仍忘不了他做過的惡行,瞋罵羞辱。佛陀安慰他:你必須安忍不動,要歡喜信受。
    如何安忍不動,要歡喜信受。
    (1) 要知道自己的錯誤,知錯能改要安忍不動,信心堅定。
    (2)李虹慧老師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忍的力量是碰到任何一件事情,有因有果要自己先反省懺悔,修行佛法信心要堅固,肯定自己要發心發願,這樣修持於安忍不動。
    6.《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當持經戒,相率以道。道不可不學,經不可不讀,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濟人離苦,超出生死。
    (1) 六度萬行,廣開修行門戶,忍耐是修行最得力處,佛陀名為「大雄大力」,如果心無求法的大力,怎能被割截其身而不生瞋恨?欲成佛作祖,先做眾生馬牛,要為人天眼目,須成忍辱大行。
    (2)持經戒,守八正道,經不可不讀,善不可不行。透過行善布德,濟人離苦,累積福報,得解脫超越生死。見賢勿慢,見善勿謗,不以小過證入大罪。
    (3)有同學說最近活動很多,但還是很法喜,經上說的道是八正道,是凡夫所必修的,有了正知正見,有歡喜心才不退轉,學佛是幸福的,可以聞佛法,入八正道。
    (二)供養諸佛,不如無心。
    1.佛陀以自己因中修行,親承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之功德,心無所住,清淨如虛空,與深妙法性相契。
    2.《海龍王經》中,提及究竟之供養:菩薩有四事,應供養如來。何等四事?
    (1)不捨道心,植諸德本;心立大哀,合集慧品;建大精進,嚴淨佛土;入深妙法,心得法忍。
    (2) 李虹慧老師說:在佛法上精進固守道心,才能廣得福德資量,要大慈悲才能增長智慧,發大願去實踐,從聞思修有次第的修行,到無生法忍,這才是最尊敬的供養。
    (3)要發無上心願,學習佛陀的正智。要發慈悲心,把佛法身植於心中,並莊嚴佛淨土,修持忍而不忍得無生法忍,法供養,比用實物供養究竟。
    (4)一切佛道。從發心立願開始。遵循佛法一步一步去做,植諸德本,累積資量修持八正道,深入經藏,行解並重,行慈悲心跟般若智慧,才能莊嚴佛土。
    (5) 李虹慧老師說:學佛要學得無心,無心不是沒有心,而是「滅絕分別思量之差別」。無心的境界三昧很高,所謂「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就是無心的妙用。要做到善用其心,就已經不容易了,何況無心?大師告訴我們如何用無心a.無事時,應有明淨的心:我們有時候忙、忙、忙,其實忙中亦有閒時。當無事的時候,要將心安住在反觀自照的明淨之中。心中了了常知,寂寂常照,好比百花叢林過片業不沾身,心明淨了,在無分別的時候,對萬物的始末即能清晰明白。b.有事時,應有堅定的心:處於萬物紛擾的人世間,經常會有出其不意的惱人事件,面對事情,應有洞察先機之堅定心。c.得意時,應有淡泊的心:其實得意的時候,更要有淡泊的心,因為,人處順境容易得意忘形,若能自我惕勵,就不致馬失前蹄,失於安樂。因此在得意時,要有淡泊的心。d.失意時,應有泰然的心:人的一生總難免有低潮失意的時候。失意時,最要緊的是不要被失意打倒,保持一顆泰然的心。對得失便能不在意了。所以,「上台、下台」都要泰然。失意沒什麼了不起,只要繼續努力、上進,機會就會為我們所掌握。
    3.怎樣當個無心的人?
    (1)要做到「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領悟似木人看花鳥;木人本體自無情,花鳥逢人亦不驚;心境如如只這是,何慮菩提道不成。人要學會不動心,要聽無聲的聲音,看無色的世界,處不動的環境, 因為世間的「風動幡動」,實為己之心動。
    (2)長命保足,永除於飢餓,無心而無罣:因為無相,所以功德亦無量,在大寮的行單,也是一處修身養性、養深積厚的地方。在大寮負責典座的人,都能使三德六味具足,則內足以攝心自修,耳目心意若不被妄相所轉是無心道人,眼所見皆新雨山色,耳所聞是宣流法音,無心而無罣。
    (3)無心是平常心,在現實生活中安然面對無常。

    四、心得與回饋
    (一)李虹慧老師說:1.道,為八正道。佛第子應該修持涵戒定慧。善盡責任是你的角色是什麼就應盡責任去修持。每個人在修持的道上不迷於神通,很多人迷於神通妄想,沒有入佛法的正道,在娑婆世界中我們要遠離妄念,保持平靜的心性,隨時修養自己,透過外境所有人、事、物來歷練自己,才能成長。2.五毒,指貪、瞋、癡、慢、疑。對經典和師父說法起疑心就不對,要用智慧去想,有學員因起疑心:「會長是這樣做的嗎?」「上級是這樣交辦的嗎?」充滿疑心就退出不參加。面臨死亡離別的無常,雖然不捨,仍能堅定信心向前行,有佛法就有辦法,至心是佛,大師的教誨是肯定的,經典是要用心體會。跟著時代前進讓大眾能接受,讓更多的會員進到人間佛教的世界。
    (二)有同學說:我們總以為無常離我們很遠,但無常就在我們身邊。平常有精進學佛儲存資糧,當碰到事情的時候,就能正知正見能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的智慧,遇到各種情況,都能沈著、冷靜、去解決事情。兩星期前,兩位非常優秀又精進的佛光人近日往生 。一位是生前負責金剛的工作 ,他的兒女決定繼續承接父親的金剛工作。另一位的孩子往生後,將海青、縵衣、居士服一起火化,期望他來生乘願再來做佛光人。這些都是大師的教誨,銘記在心,在痛失先生或孩子的時候,能夠保持平靜,懂緣起法知因緣,更精進的去面對,知道用般若智慧去處理事情,這也印證有事的時候能練心,更堅定我們的心意,遇到事情,兩個家庭所表現出不會因我學佛了,還會發生這種意外的嗔心,反而更堅定他們的道心,這是非常難得,也是我們要學習的,讓我們上了非常寶貴的一課。
    (三)另有同學說萬法唯心造,一切都是心的造作,佛法道理都是我們的依據,最重要是用什麼心去修持,在生活上實用。當了兩年的會長,很棒的一點,就是不管事情再多再忙,我還當人間社記者,工作上算蠻重的,但欣慰的是不管怎麼忙怎麼累,我的心是堅定的,是歡喜的,不會因為累或忙有一絲絲退轉的心,因為有佛法做後盾,佛法入心,心寧靜了,有進步了 ,至少超越過去的自己。
    (三) 有同學說:無心,是心無所住。看待一切事情,不需要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去執著做一切的事情,讓自己有個非常清淨的心,能分辨事情是非真相。有一位朋友,夫妻孩子,同住一個家庭幾乎不溝通,常常抱怨都是別人的錯,我告訴他,人生這個階段要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是要去努力及付出。所以說無心不是不去處理 ,是要面對現實:一個家庭要平安,溝通很重要,家庭是一個講愛的地方。
    (四)帶領人:感謝大家像佛菩薩一樣不斷的善護念,與善護囑。告訴我們對生活隨時要有覺性,精進修持,心只要一個轉念,面臨這種無常,雖然不捨,他們的修行會提醒大家要把心量擴大。不僅要終其一生學習、甚至來生、都要不斷的學佛及行佛。

    五、結論
    (一)今天非常感謝大家,今天談受持「金剛經」及讀誦「金剛經」的重要性,透過同學們的分享,我們可以知道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有可能發生意外
    ,怎麼樣去保持我們這顆清淨心是很重要的,這顆心是要經年累月的在生活裡,不斷的去實踐不斷去歷練,讓這顆心能越來越安定越清淨,這是學佛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所在。佛陀與大師傳揚佛法就是希望每一個人幸福快樂,這顆心轉迷為悟,就是把執著心放下,清淨心就顯現與大家共勉。
    (二)下次讀書會
    時間:113年3月21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金剛功德業障冰消分第十六(p.283~)
    帶領人:劉珍齡
    記錄:洪美沙
    拍照:江麗滿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慧慈-合唱團讀書會
    活動日期: 2024/3/13
    活動時間:晚上8點30分至9點
    地點:慧慈寺講堂
    帶領人:鄭桂梅
    記錄人:蘇姿澐
    成員:22人
    教材:金玉滿堂教科書9 人間音緣第九冊第三課
    一. 課文內容導讀:
    一半一半
    詞/星雲大師
    白天一半 晚上一半
    善良一半 邪惡一半
    男人一半 女人一半
    真的一半 假的一半

    佛的世界一半 魔的世界也一半
    你一半我一半 這個世間 誰也無法統一另一半

    努力好的一半 壞的一半 自然减少
    接受美好的一半 包容短缺的一半
    努力好的一半 壞的一半 自然減少
    接受美好的一半 包容短缺的一半
    才能擁有全面的人生

    討論與分享:
    桂梅:習題一:舉十個例子說明,一半一半的世界.
    舉例:甜的一半,苦的一半,順境一半,逆境一半,在這一半一半的酸苦世間裡,那我們如何在這人生,就得靠自己的智慧了.
    金英:爬山,當你在爬山的時候,爬到山頂最頂端時,你就要開始走下坡,到達下坡後,那你就完成了,像我剛來慧慈寺時,是整個人跌到谷底的,那時我就跟自己說,我會爬上來的,後來我真的爬上來了,而沒被打倒.
    麗珠:世間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所以我們要懂的包容轉念.
    桂梅:這世間好的壞的都一半,所以不管好的或壞的它都會過去的,唯有放下才能身心自在.
    淑娟:一半一半有時候,其時並不是既黑既白,它也有模糊的地帶,互相尊重包容,然後用著然得糊塗的心態來看待,就不會有衝突,佛光人我們都能很和諧的.
    明卿::我們都說我們的另一半未結婚時她很溫順什麼都聽我的現在是我都要聽她的異中要求同所以現在小事都由她處理大事就由我來處理所以這就是夫妻的相處之道
    桂梅:結論謝謝大家的分享,我們都有不同人生的因緣.
    下次讀書會
    日期:2024/3/20
    時間:晚上8點30分至9點
    地點:慧慈寺講堂
    帶領人:鍾美麗
    教材: 金玉滿堂教科書9 人間音緣第四冊第一課
    【三好歌】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萬丹二分會/自在讀書會
    時間:113/3/11(一))11:00-11:40
    地點:枋山茉莉灣海岸
    帶領人:林新安宣講員
    主題:環保與心保
    帶領人請大家自願為大家分段導讀:
    人生存在這個地球上,需要有大地才能立足,需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等,才能活命。可以說,世間一切都是四大所成,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緣起法」──世間一切都要靠各種因緣和合才能存在。
    而生命是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宇宙之中,不只是人有生命,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有生命。依佛教的觀點,凡是能動的、活的、有用的,都有其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比方,一件衣服、一張桌椅、一輛汽車,只要你好好愛惜它,不隨便破壞,它就能多使用幾年。
    佛教對「生命」的定義,乃至對「惜生」、「護生」,都有很積極的作為與看法。所謂「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此「不殺故不濫墾,不偷故不盜伐」。佛教以平等心看待一切眾生,認為不僅對人和動物要有愛心,對山河大地也要加以保護。
    如佛教的睒子菩薩說:「我每走一步路,都不敢用力,怕踩痛了大地;我每講一句話,都不敢大聲,怕驚醒了大地;我也不忍心丟一點東西在地上,怕汙染了大地。」這就是一種慈悲愛物的環保意識。
    當然除了外在的生態環保,如自然界的保育、空氣的淨化、水源的清潔、噪音的防止、垃圾的處理等,需要大家共同一起維護外,佛教更講求心靈環保。
    所謂心靈環保,包括思想、觀念、語言、心意的淨化,例如:拒絕垃圾知識、思想不被汙染,就是思想的環保;觀念正確,凡事正面思考,就是觀念的環保;口業清淨,不兩舌、不惡口,就是語言的環保;心中無煩惱、嫉妒、不平、憤恨等情緒,就是心意的環保。所以我倡導三好運動:身做好事,不犯惡行;口說好話,不出惡語;心存好念,不懷惡意。一個人如果能行三好,則自身端莊正直;一個社會人人行三好,則社會祥和。
    不過,我想最大的環保還是心,我們的心就像工廠一樣,工廠的設備好,就能生產優良產品;設備不好,產品也跟著劣質,甚至還會造成外在的環境汙染。《維摩經》說:「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只是我們如何做好心靈的環保呢?像我們掃地也需要有掃把,打仗也需要有武器;同樣的,心中的染汙要清理乾淨,也需要工具和武器。那我們的武器是什麼呢?就是智慧、慈悲、忍耐、勤勞、慚愧、懺悔等,有了這些工具,就能打敗心中的煩惱魔軍,內心自然也就能得到淨化了。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3/06日(星期三) 【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暖身:人間音緣 (想得開真好)
    材料:《星雲禪話第 1冊》
    主題:
    1、立地成佛 p191
    2、悟佛知見 p193
    3、我身十七 p197
    4、疑什麼 ? p200
    暖身:程麗麗
    帶領人:陳月桂
    回饋 :李虹慧
    記錄 :呂美英 參與人數 : 9 人
    文章討論
    程麗麗:
    p191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感受到佛教是具慈悲與包容性的宗教,許多人害怕
    受戒會有拘束,其實受戒是自由的,因為破戒而知慚愧,還可以懺悔而得救,若不受
    戒不知因果,即便是犯了罪還是要承受因緣果報,那時後果就不堪設想。
    P 193悟佛知見
    佛的知見是在我們生活中最受用,佛教的戒律皆不離四聖諦的原則,目的是引導眾生
    趨於解脫離苦得樂。十二因緣是釋迦牟尼佛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一切都是緣生法,
    他們之間之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緣起關聯。
    朱美玲:
    悟佛知見
    學佛修道首要-正知正見,才會讓人生路趣向光明自在歡喜.
    佛法不離生活,用十二因緣、四聖諦應照世間萬相的緣起緣滅,自能豁然開朗.
    我身十七
    文中有一句-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從尊者和年輕人的對話中,讓我們明白事相上雖有老少,本性是沒有分別的.
    眾生平等,每個人的生命擁有無限的潛能,每個人的心,都能決定並完成他自己生命
    的價值與成就.
    感謝敬愛的大師開創佛光山及佛光會,豐潤您我生命.期許自己做一位影嚮眾,接引更
    多的人加入佛光大家庭,讓人間充滿祥和歡喜了.
    李虹慧老師
    北一區星雲禪話
    1.立地成佛
    一個人罪惡不可怕.迷惑地不要緊,只要懂得轉念,就能轉迷為悟,轉邪為正,轉惡為善。
    《佛光菜根譚》說:
    「改變自己最大的力量是懺悔。」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一念悔心向善,也能轉魔成佛.」
    2.悟佛知見
    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成道,說法在人間,佛陀教化衆生,
    六度四攝.四無量心
    八正道,緣起的思想.乃至人倫,世用的經典,比比皆是。
    《雜阿含經》《壇經》中的「不離世間覺」的人間佛教思想,使禪宗進一步通俗化,社會化,
    充分闡揚了佛陀的人間佛教的思想。
    3我身十七
    從西天到東土,禪的傳承.始終是本著佛陀「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宗旨,延
    續著「正法眼藏」。
    六祖惠能大師,認為萬法本在自心,應從自心證悟本性。所以,語言文字只是方便開啓法
    門的工具,可見六祖是徹底落實禪宗「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的宗旨,佛性本具,佛性本
    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萬法皆在自心,事相雖有老少.黑白,佛性無分別o
    4疑什麽
    在禪堂,總叫人提起疑情.但是如果懷疑不解.就不能悟道。
    活得自在.活得快樂是克服疑心的良樂.
    用平常心去看待,心中有佛.疑什麽呢!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13.3.4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時間:113年3月4日(週一)下午14:00-15:30
    地點:視訊會議
    教材:星雲大師《成就的秘訣-金剛經》(113年佛學會考教材。)
    •本次範圍:
    1.書的推薦序、自序,p.18-23,
    出席者:葉麗琴 沈淑惠 翁素珠 洪美沙等4人
    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壹、討論
    一、《成就的秘訣-金剛經》【推薦序】「至善至美」 作者:戴勝益,2011年時任王品集團董事長。

    (一)戴勝益先生說:人的一生雖長過甲子,生命中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呢?
    答:1.如何永續經營人生,成就人間至善至美的目標,才是生命中最大的價值。
    2.人生所追求的成就、經營的名利,均需適量平衡,才能達至臻境界。

    二、星雲大師【自序】 在人間成就。
    (一)大師的自序中對大眾的四點開示是什麼
    答:星雲大師開示眾生四點是:「1.經營人情、不經營利益;
    2.經營分享、不經營個人;3.經營善友、不經營錢財;4.經營知足、不經營五欲。」
    大師說這4點是我們生命汲汲營營中,最大的喜樂與財富。
    (二)大師在【自序】 人間成就中,說《成就的祕訣:金剛經》中的箴言對我們的好處是什麼?
    答:星雲大師《成就的祕訣:金剛經》中的箴言能開啟眾生智慧,更領悟世間極致的哲理與祕訣。依照箴言去實踐,能發揮個人、組織,甚至企業,盈沛的能量。
    (三)大師一九九七年81歲,完成《金剛經講話》一書,全書近三十萬字; 90多歲再完成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目的是什麼?
    答:大師和大家分享《金剛經》所揭示的實踐成就法門。
    (四)書上說在中國佛教的傳布史上,有三部經堪稱為「心的經典」,是哪三部呢?
    答:「心的經典」,是包括佛陀的1.《般若心經》(簡稱《心經》) 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以及 3.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六祖壇經》。
    (五)中國兩大譯經師全心全力翻譯《心經》和《金剛經》,是哪兩位?
    答:西元五世紀,後秦‧鳩摩羅什翻譯過及,西元七世紀,唐朝玄奘大師也重新翻譯過《金剛經》。至今《金剛經》流通最廣的版本,則為鳩摩羅什的譯本。
    (六)現在的佛教徒大多
    誦持《金剛經》作什麼用呢?
    答:1.祈求消災、增福、增壽;2.有人往生,親友、僧侶也誦《金剛經》作為度亡之用。
    (七)《金剛經》中的當機眾是誰?
    答:當機眾是佛陀座下「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
    (八)藉由佛陀與座下「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闡述《金剛經》哪四個要義?
    答:四大要義:
    「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九)書中「一切法皆空」的「般若空性」;一旦證悟了什麼,在出世入世都能受用、皆得成就呢?
    答:「一切法皆空」的「般若空性」;一旦證悟了「空」、通透了「般若」,我們在人間,出世入世都能受用、皆得成就。
    (十)《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的「成就」是指甚麼?
    答:「般若」,是成就的祕訣。學佛是為了在人間成就,在我們生活的行住坐臥之間,實踐佛法,自能開啟智慧,得到「般若」,能通達人情事物的處理。
    (十一)大師序中提示,和大家分享什麼?
    答:大師和大家共享佛法實踐於人間的信念:佛法是用來實踐的。我們每天的生活離開不了見聞覺知,離開不了人我大眾,若這一切都作為成就我的修行,成就我的信仰即實踐佛法,則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所說:日用常行饒益。

    貳、分享
    一、有同學說,佛法教我們要「放下」,但是放下也把很多重要的事都忘掉了。
    答:同學分享,提供大家參考跟進;
    1.展示她的筆記本,行事曆上每天的行程都事先記下,供查閱與提醒,就能從容自在。
    2.(1)在手機上建立行事曆,預先列當月每天的行程,當日做完之後就在前打勾,行程未做就在前打 X,可以供查閱與提醒。(2)在手機上建立月收支,將當天的收、支都詳實記錄,供查閱,就不會日久忘了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二、另有同學說腦與心有何區別?在習氣與習慣的養成有什麼作用?
    答:(一)腦與心的區別,「腦」是記憶但不分別好壞對錯,用「心」能分別,則能記下好的,要的東西。
    (二)因為記憶的東西久了就淡忘,年紀增長更會記憶力減退,因此依照智者提出21天、49天的實行。要記住東西,如果持續念誦及執行21天或49天,就會植入腦海中不易忘記;而我們累劫中養成的習氣或習慣,不容易改,只有思想(腦)轉變,下「決心」要改,記在(心)裡,化成行動,改變「行為」,持續行為21天或49天,使成為「習慣」,習慣久了形成「習氣」,習氣成為「個性」,個性改變「命運」。又為什麼要念誦,因為讀出聲音,口說、耳聽、心記,多個功能幫助記憶。

    參、下次讀書會
    時間:113年3月18日(週一)下午14:00-15:30
    地點:視訊會議
    教材:星雲大師《成就的秘訣-金剛經》(113年佛學會考教材。)
    •本次範圍:
    1.事先聽視頻
    覺培法師 金剛經-菩薩修行之路(時間1:47:45)
    *請注意看(時間第3:00-第12:09分的介紹)
    -將討論的重點.
    2.《成就的秘訣》
    (1)附錄一「四句偈」,(2)第一章。
    3.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鶯歌讀報教育讀書會0315
    使用劉秀勤老師設計的ppt,
    三位老師,賴守婉,曾素慧,沈麗燕啟發學童發表與組織概念的能力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