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11/7星期二上午10:00~11:30

    🌟讀書會在惠中寺二樓金剛室

    研討書目:

    [一]佛法真義1
    —四法界

    [二]華嚴經普賢十大願—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參加人員:陳念珍 羅馨怡 洪玉敏 陳素珠

    [一]佛法真義1
    —四法界

    提問一:在未了解華嚴四法界之前,我們都落在哪一個法界當中呢?

    玉敏師姐:年輕還沒有出社會之前,比較會落入四法界之中,因為無法同理別人的想法,說話比較直接,所以處事不圓融。

    金雲師姐:我覺得我個人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偏執,我比較可以同理別人包容別人的想法。

    提問二:如何在生活中理事圓融?

    素珠師姐:我個人在與家人相處中都比較直接不圓融,所以當有衝突的時候,我都覺得很受傷,但與朋友相處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

    燕芬督導提醒~理事圓融很重要的是,因為通常我們在世間萬法上,容易妄自生出對立、衝突,如果懂得緣起法、懂得平等和諧,如果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看是不是會更好?

    念珍師姐分享:自己的家族成員都非常有主見,在家族之間的相處中,如果有人可以用平等和諧的心去互相同理對方,那就比較可以圓滿理事無礙。

    燕芬督導:能做到理事無礙就是領導者。能做到事事無礙,就是菩薩。
    我們一定要懂得宇宙的真理,凡事用佛法解決。

    [二]華嚴經普賢十大願—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提問一:每天最常做的供養是什麼?
    素珠師姐:我每天做早課、供水、供香、禮拜誦經。

    燕芬督導分享慧開法師說:我們在讀經的時候
    第一,要有感覺
    第二要有感情
    第三要感動
    最後就能和佛菩薩感應道交

    提問二:廣修供養的經驗?

    金雲師姐分享,在醫院當義工的過程如何供養大眾。

    玉敏師姐分享,平時會開車載出門不方便的鄰居或親戚,去醫院或是購物。
    燕芬督導提醒玉敏師姐,在供養他人時,也要注意被懷疑的部分,雖然我們是在修行,但也要避免被他人有誤會產生。

    提問三:身為佛弟子,如何為社區服務?
    金雲師姐分享:在社區中庭種花、美化社區,供養大眾欣賞香花、植物等。

    結語:時逢藥師法會期間,燕芬督導分享~如何供養藥師佛,如何禮拜十二大願等。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12/10/24星期二上午10:00~11:30

    🌟讀書會在惠中寺二樓203教室
    研討書目:

    研討書目:
    [一]佛法真義1
    —四依止
    帶領人:陳念珍副會長

    [二]華嚴經普賢十大願—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86-94頁)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讀書會開始前帶領人燕芬督導,今天先以拍打筋絡養生方式帶領大家,做平時日常保健的學習,以簡單的動作來保健。

    開始誦(開經偈)

    接著誦(心經)

    「四依止」
    佛陀告訴我們,不可以住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裡,不可以住於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中;因為五欲六塵會蒙蔽我們的心性,不能自在,不能解脫,只有增加煩惱。

    那我們要住在哪裡呢?當然,佛法是我們信仰的,我們要住在信仰裡,住在佛法裡。但是廣大無邊的佛法很多,你能住在「四依止」裡,大概就能成為標準的佛教信徒了。所謂「四依止」,就是:

    第一、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智不依識
    第三、依義不依語
    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四依止」
    念珍師姐領讀人;我們要住哪裡呢?
    大家回覆我們要住在佛法的信仰裡

    提案一
    分享依什麼而進來佛法

    堉魁:
    依人而進來

    玉敏:
    依法而進來的,因大安森林公園辦理禪靜共修,而感召進來接觸佛法,進來後覺得真的好棒喔。

    金雲:
    也是依人(玉敏)而進來

    素珠:依師
    依出家眾接引進來,因先生的阿姨在善光寺出家,也因為師父的感召而進入佛法。

    燕芬督導:
    因感受到人生的痛苦,因為小的時候並沒有沒有感覺,每天都快快樂樂嘻嘻哈哈。直到為人母、為人媳婦為人娘,生活是痛苦的,賺再多的錢也不快樂,在追求什麼是人生真正的快樂。直到看到星雲法師的書,看到時真的是又苦又笑。我老公以為我瘋了,那後來我去接觸其他的道場,其他師姐的接引,但老公說那是旁門左道!
    既然妳要接觸,我就帶妳去佛光山,到大悲殿時,油然而生這就是我要的!
    所以我是依法而進入佛門。要掉到佛法的真義裡。

    第二提問;
    讀完這四依止,那一段有特別的感觸請大家拿出來分享

    燕芬督導:依義不依語
    這次世界大會來自不同的國家。總共2000多位,剛好我帶的是非漢語系。有斯里蘭卡、孟加拉等等,總共15、16個協會!

    聽到各國法師在分享星雲大師的故事佩服的五體投地。分享時讓人感到痛哭流淚,雖然語言不同。但主要以英語的方式表達情感
    所以這次世界大會讓我有「依義不依語」的感受。


    堉魁:分享「依了義依不了義」
    了義、不了義
    了義是解脫道、不了義是方便法門,很清楚的讓我了解是不一樣。
    從佛法真義裡瞭解字義不同

    也因為了義依不了義,讓我在曾經金剛師兄佈置的強硬態度下感到不舒服,也因為了義而改變。

    [二]華嚴經普賢十大願—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86-94頁)

    燕芬督導、念珍引讀人帶領大家一起,複習關鍵重點內容像是~

    用讚美代替責備,用讚美好話代替責罵施行三好中的「口說好話」….
    華嚴經的傳譯。

    亞美會長;對於說好話的分享,同修會說「事緩則圓」對方硬的時候,我們軟姿態,軟實力,學佛改變很多,更重要的是會務上協助支持。

    念珍;在紫雲巖的藏經處。看到善書櫃,菩薩加持「讚美您的孩子」,大陸很有名的教練,學習裡面的方法。讚美孩子帶來的感受,孩子是會有感覺的,做父母要有同理心,小孩也因為怕被罵而影響,要鼓勵、他很辛苦了,要鼓勵讚美!


    最後討論下一次讀書會的行程與安排,推動會務發展引領引導更多北區分會的師兄姊,一起參與讀書會,大家都充滿禪悅法喜的結束一場讀書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12/8/15北區山水讀書會
    星期二上午10:00~12:30
    地點:彰化和美李淑鈴師姐府

    研討文章:星雲法語/修行在人間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召集人:陳念珍
    紀錄:陳念珍

    參加人員:堉魁 念珍 燕芬
    翠玲 慧朱 玉敏 馨怡 素珠
    斌哥 亞美 進文 素鶯
    筱霞 李天成 李葉桂英
    李淑鈴—共計16位
    提問一:在讀這篇文章之前,您所認爲的修行是什麼?

    1天成師兄:修行就是人要做善事。
    2金雲師姐:心裡有慈悲心,幫助弱勢者。
    3桂英師姐:不要胡作非為,把家庭照顧好。
    4慧朱師姐:修口、修心。
    5玉敏師姐:存好心、說好話,內外合一。

    提問二:大師教我們的四點學習愛語、關懷、應對、忍耐,這四點你覺得哪一個是最難的?

    1淑鈴師姐:覺得忍耐是最難的,遇到事情很容易脾氣就上來了。

    2慧朱師姐:對另一半說愛語是最難的。

    3堉魁師兄:在我這個年紀,覺得應對是最難的,還要努力學習。

    燕芬督導帶領大家一起,現在跟身邊的師兄姐們說愛語。
    並提醒大家讀過的六度,六度的前五度是以般若為前導,想要學習應對就要以般若智慧為前導,修菩薩行是以四攝、六度為最重要,能在生活中應用就很重要了,境界來了就在考驗修行了。

    提問三:以上四點,覺得最容易做到的是?

    1大家答:愛語是最容易也是最難的。
    2進文:愛語和關懷。

    提問四:讀完大師這篇文章後,如何運用在生活上?

    1亞美師姐分享:自己把觀世音菩薩聖像貼在車子駕駛座旁邊,無形中改變了自己的習性,像過去如果遇到不良的駕駛,自己就會開罵,後來因為觀世音菩薩聖像在面前,就自動改成說阿彌陀佛,覺得這樣的改變很棒
    ,心中有菩薩就可以忍耐。

    天成師兄:我說話很笨拙,沒讀書,只會做事,所以做就對了。

    玉敏師姐總結:這三年的疫情以來,我的生活變得比較放鬆,對於佛法沒有繼續熏習,覺得自己面目可憎,但最近這一個多月來,每週都參加讀書會,慢慢地把自己的心拉回來,也慢慢地把佛法找回來,讀書會最棒的地方就是可以學習到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心得,每次都帶回一句話,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運用。
    回向

    這次讀書會地點,因受到李淑鈴師姐父親母親二位老菩薩的盛情邀約,而過去也曾經幾度到李府辦活動,大家都充滿熱情活力,與美好的時光。
    今日大家一人一菜,讀完文章之後,開始享受大家精心準備的美味佳餚,並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與學佛的心得,充滿了禪悅法喜的讀書會聯誼。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雪梨-H2SQ建築師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台中北區分會讀書會
    日期:112年7月28日(五)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召集人:陳念珍
    紀 錄:顏仁謙
    參加人員:
    亞美 堉魁 燕芬素珠 仁謙 玉敏 依禎
    閱讀書目:佛法真義1
    壹、讀書會流程:
    三稱本師釋迦摩尼佛
    開經偈
    般若心經
    (一)共讀單元一苦
    P65~p68

    (二)帶領人研討講義
    《佛法大海》苦
    (三)延伸閱讀
    1、普賢十大願
    2、獻給旅行者365日

    貳、提問與反思
    (提問一)人生面對苦你如何對待?
    1、依禎:從小在鄉下長大,原生家庭重男輕女,16歲離家工作進入婚姻,從一個坑跳另一個坑,最後離婚帶三個小孩離開。
    這中間受了很多的苦難,只能為孩子忍耐!
    2、育魁:我從小單親阿公阿嬤姑姑帶大,年輕時家道中落,父親重傷無法行走,我是獨子,獨自承擔家庭變故,並照顧父親及承擔經濟責任,面對疫情如何安頓員工,這些都是生活的窘迫苦難。
    3、素珠:我天性比較看得開,從小沒受什麼苦,面對先生家的問題,我大概都能以「橋頭自然直的心態面對」。
    (提問二)學佛後進了佛光會,你對苦的認識有改善嗎?
    1、依禎:有!明顯改善,我受到一句話的影響「人生在世本來就是要受苦的」後來我轉念內心逐漸平和現在很感恩孩子奉養。
    2、仁謙:就像怡珍所說,人生是「酬業」來得,學佛後我比較能懷著慚愧感恩懺悔的心接受病魔折難。
    3、育魁:進入佛光會後在佛法的訊息下我知道要向佛陀祈禱現在能在讀書會中受到字裡行間的薰陶有解脫的感覺!
    4、玉敏:學佛後參加讀書會,我慢慢能從佛陀的教法中得到營養,也影響全家人,苦的感覺可以滿滿稀釋。
    5、素珠:我也是接受佛法後對苦的感覺不再太煩惱!
    (提問三)讀了這篇文章一「苦」,又延伸閱讀「苦諦」「普賢十大願」幫助您們什麼啟發?
    1、育魁:原來面對「苦」是要用「苦諦」來相應的,這樣面對苦難就能有更大的勇氣承擔。
    2、玉敏:佛陀真的很有智慧他能夠教導我們在苦難中轉念。
    3、依禎;人生為苦而來,三個孩子帶大了,我學佛,也跳脫了,可以很快樂,物慾也低,每天幫忙帶孫子也很幸福!
    4、素珠:我加入佛光會後,認識了師姐,師姐給我一本普門品,我也喜歡讀誦,現在和先生相處雖然先生很「魯」,我影響不了他,但是我內心不以為苦。

    督導提點歸納:
    1、「苦」和「苦諦」是不一樣的,苦是一種五蘊的狀態,苦諦是昇華成智慧的層次,修行人若能從苦中體悟「苦、空、無常、無我」才算是真正體正苦諦,目的是達到永恆的寂樂。
    2、我們來到人間,是要造福人群的,受苦難一定要反思,從智慧的角度去看待,要能勇於造福人群,以弘揚利生為人生的目標,我們共勉學習「轉念」,這就是智慧,才能和菩薩感應道交。
    3、鼓勵你們多多參加讀書會提升自己的品質,並參加宣講員,等自利利他,為宣揚佛法的「利益眾生」要發大願「請轉法輪」!

    讀書會圓滿結束回向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雪梨-H2SQ建築師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北區點燈讀書會在惠中寺

    8/3星期四上午10:00~11:30

    研討書目:佛法真義1
    —空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參加人員:

    念珍 亞美 堉魁 燕芬 素珠
    馨怡 玉敏 依禎 仁謙 雅晴

    讀書會開始前帶領人督導,先以瑜珈養生方式帶領大家,做平時日常保健的學習,以簡單的動作來保健。

    (一)進入主題之前先以大師的「星雲說偈~空」這篇篇文章來暖身~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故,
    一切法不成。
    ──《中論》

    (二)進入主題~佛法真義一空

    提問ㄧ:在讀本文章之前對空的了解是什麼呢?

    依禎:自己以前在家裡掛了一副用書法寫的心經,結果有一位朋友來家裡就告訴我說,這個心經就是寫說你曾經擁有的東西到最後都會變成空,我心裡面就感到害怕,就把這幅心經送出去了,後來非常的後悔,因為自己沒有正知正見,被別人隨便的一句話而影響了。

    金雲:接觸佛法之前,我認為所謂的空,就是從沒有到有,從沒有開始去累積一切,所以我對康的了解是比較積極的層面。

    堉魁:以前對空的概念,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並沒有其他的想法。

    玉敏:從小我的生長環境,和結婚之後的環境都是比較富足的所以對空其實沒有概念,直到10年前我的孩子生了一場大病之後,我才對於空有了體悟,是先有空才有富足,而不是先富足才有空。

    燕芬督導提醒大家,由此可見金剛經、心經,對於我們日常的修持來說非常的重要。

    提問二
    「空」才能建設「有」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仁謙:今早上出門時發生了一點小插曲,進到教室就想起今天討論的主題是空,我就知道我要放下這件事情,緣起性空,因為它已經過去了。慧知法師說:只有在空中才有變化性、才有可能性。所以我要空掉這個煩惱。

    金雲:我個人是沒有什麼經驗,但是曾經認識一個吃素的朋友,她一開始願意為家人付出,自己吃素願意幫家人煮葷食,後來不知道去聽了什麼道理,開始不願意幫家人煮葷食,而且自己去買了新的鍋子只給自己煮素食,而且別人在吃葷食的時候,還會一直罵別人說你們吃的食物都很臭,到後來就離家出走了,拋家棄子,對空產生了非常大的誤解!

    今天大家的討論非常的熱烈,分享的很精彩,還有新來的雅晴師姐也非常的融入這次讀書會,發願說了要帶家裡的水果來供養大家,大家心中都充滿了禪悅法喜。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雪梨-H2SQ建築師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112/8/7星期上午10:00~11:30

    🌟讀書會在惠中寺二樓202教室
    研討書目:
    [一]佛法真義1
    —無常
    [二]華嚴經普賢十大願—華嚴大意(37-41頁)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燕芬 念珍 亞美 依禎 凱茹
    玉敏 馨怡 雅晴 素珠


    讀書會開始前帶領人燕芬督導,今天先以拍打筋絡養生方式帶領大家,做平時日常保健的學習,以簡單的動作來保健。

    [ㄧ]無常
    燕芬督導:最近因為颱風的關係,導致世界及台灣各地災情不斷,大家對於這次的主題無常,應該是非常的有感觸。

    提案—: 你這一生有沒有經歷過無常的震撼?!心裡的感受是如何呢?是否透過佛法來改變對無常的看法?

    凱茹:我雖然出生在幸福的年代,但是我的原生家庭,在我16歲的時候,就面臨了巨大的改變,我是長女16歲就要開始自己負責學費、負責工作、負責處理生活上的一切。
    一開始會覺得為什麼會這樣?但是現在會覺得,就是因為遇到這些無常的震撼教育,讓我創造現在自己的觀念,自己的事業,還有自己堅毅的個性,遇到事情就是不斷地鼓勵自己,承擔一切、照顧所有的人,要練習感受無常的過程,一直鼓勵自己從正面的方式去改變周遭的一切。

    亞美:我有一位好朋友,原本和家人的關係普通,雖然大家都住在附近,但就是有事才聯絡,沒事就是各自跟朋友出去玩。
    後來因為父親忽然過世,大家開始每天長時間的相處,兄弟姐妹家人之間感情反而更加濃密了,父親過世的事情,雖然是一件無常打擊,但卻也改變了家庭親人的關係,也學會了珍惜當下,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所以無常的改變也會帶來更好的事情。

    金雲:自己較年輕的時候,自己帶了兩個小孩與先生分開,就在一次車禍當中,自己全身性骨折躺在醫院整整60天,小孩還在讀書,整個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小孩的父親也不願意伸手幫忙,看著在身邊哭泣的兩個小孩,雖然自己全身都動不了,但是還是告訴孩子不用擔心,繼續上學我一定會讓你們把大學讀完。
    透過這件事情讓我學到,意志力非常的重要,我休息了五個月之後就繼續去上班,所有的人都被我的意志力嚇到,全身性骨折竟然還可以好好的出來工作。

    督導提點:我們對無常的觀點,通常都是從好變成不好,但是無常有可能是從不好變成好,所以我們要感謝無常帶給我們的改變。

    雅晴:自己從原生家庭到經歷過的婚姻,遇到的困難也非常的多,無常帶來的改變,從不好變成好,我就是最好的見證,現在只要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是最幸福的,而我也是有經歷過很長的人生功課修行,要忍受孤獨和寂寞,安靜地接受所面對的處境,才能走到今天安定自在的生活。

    [普賢十大願]
    燕芬督導帶領大家一起,複習關鍵重點內容像是~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正得。
    ~不獨華嚴,不知佛法的富貴。
    ~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等⋯
    ㄧ、華嚴經的傳譯

    最後雅晴師姐分享同修種的有機芭樂,跟大家結善緣,大家都充滿禪悅法喜的結束這一場讀書會。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雪梨-H2SQ建築師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112/7/17星期一上午10:00~11:30

    🌟讀書會在惠中寺,金剛教室
    研討書目:佛法真義1
    —慈悲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參加人員:念珍 亞美
    堉魁 燕芬 王愛
    素珠 玉敏 馨怡
    等8人

    提問ㄧ:在人生過程中,是否遇到過慈悲的經驗?

    堉魁:父親對自己的一種慈悲,是他用以身作則來教導我們,包括從生活起居、孝敬長輩、對身邊所有人的照顧,做一個榜樣給我們看,父親縮小自己所有的慾望,用身教言教來教育我們,雖然我也曾經抗拒過父親嚴格地教導方式。後來自己悟出一個道理,山上的神木從來都不是教熱水的,而是在寒冷的氣候之下成長的,也因為父親言語上的激勵,以至於我現在抗壓性較強,我現在非常感謝父親對我的教導。

    素珠:先生在小孩二三歲的時候,就罹患鼻咽癌,雖然有婆婆和大姑幫忙照顧小孩,但家庭負擔還是很重,先生的意志力非常的堅強,背負著身心俱苦的狀態,還是繼續去上班,還是把小孩養到成家立業,我非常的感謝他的慈悲。

    玉敏:最近去日本旅遊,發現所到之處,對待我們台灣人的方式跟過去完全不同,因為台灣人在311大地震的時候,對日本的付出讓他們的人民非常感謝我們,這也體現了我們台灣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提問二:如果落實永恆的慈悲對於個人、全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王愛:星雲大師心包太虛,興學辦道、著書立說,這種永恆的慈悲,是我非常非常的感動的,以致我現在進來佛光緣美術館當義工。

    最後邀請王愛師姐,帶領我們學習如何用語言來接引眾生,語言的表情來自於聲調,如何用聲音語調來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雪梨-H2SQ建築師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112/6/30星期五下午13:00

    🌟讀書會在惠中寺金剛教室
    研討書目:佛法真義1
    —禪定
    帶領人:陳念珍
    參加人員:
    念珍 亞美玉敏 明蕙
    素珠 馨怡 等6人

    首先帶領大家讀一遍文章,之後再從每一個段落,複習重點加深印象。
    因為大家對於禪定,比較沒有特別的心得或是想法,所以本次內容重點,在每一個段落提點重點~
    「都攝六根」,要「攝心守意」;攝心一處,這就是禪定。

    禪的真義,是活活潑潑的,所謂搬柴運水是禪,喝茶吃飯是禪,行住坐臥是禪,語默動靜、揚眉瞬目都是禪。

    禪是一種應對人間萬事的瀟灑自在,是面對逆境考驗所展現的幽默風趣。

    禪是誰?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心內的寶藏。參禪主要的是把禪心活用起來,生活中如果可以活用禪心,那麼我們處世便有靈巧、智慧。禪的妙用。

    禪是悟的,不是學的,也不是從知識上去理解的;它必須從生活中去修行、體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怎樣參禪悟道呢?只要經常保持精神統一,意志集中,也就是令心專注一處,負責任,把工作做好,愛人愛事,有一天也會悟道的。因此,習禪的人要把「禪心」提煉出來,有了禪,你在人間就能安然自在,就能隨緣放曠。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雪梨-H2SQ建築師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112/7/10星期一上午10:00~11:30

    🌟讀書會在惠中寺,金剛教室
    研討書目:佛法真義1
    —般若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念珍 亞美 堉魁 素珠
    玉敏 馨怡 燕芬 王愛

    補充文章:
    第二冊 佛教的真理 第七課 般 若
      一般宗教大多重視信仰或慈悲,唯有佛教重視理性,追求智慧。佛教認為開發般若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偽,斷除煩惱;才能自度度人,究竟解脫。大乘菩薩以般若智慧作為六度的上首,所以能悲智雙運,濟世利人;三世諸佛都是因為證得無漏智慧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經典上說:「般若為諸佛之母。」
      「般若」是智慧的音譯,因為它的含意比世人觀念中的智慧還要深遠,人聞則生殷重之心。而智慧含義膚淺,有善有惡,有正有邪;般若是純淨善美的,是真實無漏的。所以根據譯經「五種不翻」*1的「尊貴不翻」法則,古來都直譯為「般若」,而少用「智慧」來表達。
      般若是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的智慧,《大智度論》說:「般若者,即一切諸法實相,不可破,不可壞。」有了般若就能認識「緣起性空」,進而能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佛道,所以般若是菩提之「因」。能夠認識「緣起性空」、「不生不滅」的諸法實相,就是般若。因此,般若是一種能透徹宇宙真相的智慧。
      般若並非外來知識,而是眾生的清淨光明本性,是眾生的本來面目;般若是法身、實相、真如、自性、佛性的同義詞。佛性人人本自具足,因此六祖大師說:「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若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得般若。
      般若有知苦滅苦,觀空自在的功用,沒有般若的人生,欠缺正見,易為外境煩惱所轉,而在起惑、造業、受苦中輪迴不已。有了般若,便可開發自性之光,證悟自己真實的生命,從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脫的彼岸,此即「般若波羅蜜」*2。佛陀為了幫助眾生達成此一目的,在他住世說法四十九年當中,僅僅「般若」就講說了二十二年,留下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經》,指引著眾生「證真實以脫生死」,由此可見般若對人生的重要。
      大乘般若的妙用,不僅在徹悟諸法實相,離一切虛妄而得解脫,更重要的是,菩薩以此無所得的般若大方便,廣行六度*3萬行,而能「一切捨不取施想,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住於忍力而不住眾生想,行於精進而離身心,修禪而無所住」。《大智度論》說:「五度如盲,般若如導。」般若為六度的根本,能攝導五度趣入「波羅蜜」,所以布施等五度要能成就「波羅蜜多」,一定要以無所得的般若為方便而修。因此,「導萬行以入智海」,這是般若的另一個功用。
      般若是諸佛菩薩親證諸法實相的一種「圓明本覺智」,是離一切迷情妄想的「清淨無分別智」,是通達一切法自性本空、本無所得的「真實無相智」。般若有很高的境界,從凡夫到二乘、菩薩、佛,有層次上的深淺不同。凡夫的般若*4是正見,二乘的般若*5是因緣,菩薩的般若*6是空,諸佛的般若*7是般若。凡夫只要具有正知正見,就可以勉強稱得上是有般若智慧了,真正的般若則要到證悟成佛才能證得,因此《法華經》說:「唯佛與佛才能究竟諸法實相。」《大智度論》也說:「般若者,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有勝。」
      般若是通達諸法真理、指向人生正途的法炬。般若有三種:一、實相般若*8;二、觀照般若*9;三、方便般若*10。方便般若是推理判斷一切諸法的差別相,觀照般若是洞悉一切諸法的真實相,這兩種般若的妙用都發自於實相般若,所以說實相般若是般若的本性,是每一眾生本來具有的自性光明。要開發這種智慧,需要從佛法中精勤修學,由淺至深,逐次前進。依其方式有:由聞法所得的智慧,稱作聞慧*11;由思惟所得的智慧,稱做思慧*12;由修行所得的智慧,稱為修慧*13。
      惠能大師說:「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每個人都有一顆心,一般人所了解的是肉團心、妄想心、分別心,卻忽略了本自具足的靈知心,這才是真心。真心就是般若,有了般若,宇宙世界皆在一心。「般若」不是語言所能解釋,勉強言之,可以取喻為「鏡子」。一個人不管胖瘦美醜,只要在般若的鏡子前一照,當下實相現前,見到本來真面目。佛弟子平時誦經拜佛、聽經聞法,做種種的功德,就是要擦亮心中的鏡子,心淨則般若現前。有了般若,即使遭受批評毀謗、無理打罵,都可以視為消災;遭遇挫折、打擊、冤屈、侮辱,皆能視為逆增上緣,以之作為修道之養分,而能滋養菩提善根。所以,有了般若,人生的境界就不一樣了。因此,學佛除了要涵養慈悲心之外,更要具足觀空的般若智慧。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北區點燈讀書會
    日期:112/6/20
    時間:上午十點至十二點
    地點:惠中寺204教室

    研討書目:佛法真義一精進
    活動帶領:蘇春燕—端午節香包DIY
    召集人:邱玉蘭
    帶領人:陳念珍

    參加人員:陳念珍 林燕芬
    顏仁謙 羅馨怡 洪玉敏
    林巧嵐 陳素珠 蘇春燕

    提問一:覺得在本篇文章的哪一段或哪一個詞句特別有感覺?為什麼?

    顏師姐分享:

    「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我們有受過戒之後,對於能否持之以恆和精進是一樣的。

    燕芬督導分享:

    雍正皇帝非常景仰康熙皇帝在位時的國師玉琳國師,可惜他已圓寂。後來四處訪尋,找到國師的一位後代;但雍正皇帝見他容貌不揚,言不達意,未能深悟禪機,大為不滿,說他有辱祖先之名。於是設一靜室,並在門口掛一寶劍,限他七天開悟,否則殺頭;最終在利劍之下,這位法師,精進忘我,終於開悟。

    這一段令我聯想到師父說過的一個故事,內容是要求一個人,頂著一盆油走過一段很長的路,過程ㄧ滴油都不能灑下來,沿路都是美女在誘惑他,他通過考驗後,發現他根本沒有看見這些誘惑,因為他完全專注在這件事上面。我們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需要精進自己的修行,最後才能達到開悟的境界。

    提問二:有沒有人可以分享一下自己曾經因為非常精進、勤奮努力不懈,而達成自己目標,或是得到什麼樣的感悟?

    燕芬督導分享:
    曾經有一次急著要去道場,時間很緊迫,平時自己很正精進在念佛,所以騎機車的時候也有在念佛,在過馬路的時候卻因為要閃避一位突然衝出來的阿伯 ,機車大轉彎而人飛出去,身體轉了幾圈之後卻奇蹟似的站在馬路中間,自己覺得很不可思議,平時車水馬龍的大馬路在車禍當時竟然沒有來車,念佛功德真是不可思議,感恩佛祖保佑。

    顏師姐分享:
    自己曾經在別的道場參與「十天
    百萬聲念佛」的法會,每天只念四字佛號也要念到七個小時才能唸完十萬遍。
    就在我念到第三天的時候,晚上睡覺夢到自己踩在懸崖旁邊,但心中卻一點都不感到恐懼,依然繼續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感到內心非常的平靜。
    念到第十天快要圓滿的時候又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走進一個墳場,旁邊好多的惡鬼,但我依然一點都不恐懼,佛號不斷地念著,順利地走出墳場。
    這個經驗讓我明白佛號一定要不斷精進的念著,在重要關頭的時候才能幫助我們穩住自己,如果沒有的話,在發生危險的時候,佛號是很難起現行的。這個經驗是給我一個很棒的激勵。

    洪師姐分享:
    自己加入佛光山很多年,但並沒有很精進的在佛法上面,有一次的演講當中,聽到如常法師分享念佛的方法和好處之後,自己回家之後開始練習法師所講的方法,不管是開車、煮飯、掃地、拖地、折衣服,隨時都不發出聲音的用心在念佛。幾年下來之後所有的朋友都跟我說我變了,具體說出來比較像是外貌變了,變得比較好看年輕沒有煩惱的樣子。於是我就開始跟朋友們分享念佛的方法和好處,和家人的相處方法也改變了,以前生氣的時候會罵家人,之後就開始告訴家人說阿彌陀佛,並對他雙手合十,家人也被我影響了,他們也會對我阿彌陀佛,現在我內心充滿法喜,因為我影響了家人一起念佛,也影響了我自己生活的一切,感恩阿彌陀佛。

    林師姐分享:
    對於這一段~
    「精進是辛苦呢?還是快樂呢?看起來精進是辛苦,實際上是快樂的。」
    那我想起在大四的時候因為有一科,所以必須跟大四的學妹一起上課,當時覺得自己很丟臉,但後來發現其實沒有,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都在努力的學習、努力的往自己的目標前進,後來也順利拿到了護理師執照讓自己覺得原來從精進當中可以得到快樂!

    適逢端午節,由蘇春燕師姐帶領大家一起動手作香包,不但益智又互相幫助的學習,充滿了歡樂氣氛。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