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南屏-晨曦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4 年前
3 Achievements
343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南屏-晨曦讀書會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0年12月29日 地點:南屏別院六樓美術館
輔導法師: 出席人員:陳天德、柯銀盆、柯美金、陳秀里、吳素霞、劉美金、高煜雄、張采茵、蔡桂紅、陳月英、陳秀珍、林桂美、江林月娥、陳慧美、李明雄、計15人(詳如簽到表)
主持人:陳天德 帶領人: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參觀佛光30奮起飛揚回顧展心得分享。
帶領人:首先請柯督導說明今天參觀回顧展的緣起。
柯美金:今天是因為蘇瓊淑督導長電話邀約,希望創會會長能在年底前帶領會員一起來回顧佛光30年。才有本分會第二次的參觀,本次由創會會長陳天德和新任會長高煜雄一齊主辦,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能邀齊歷任陳天德、柯銀盆、柯美金、陳秀里、吳素霞、劉美金等六位督導全員到齊,更是帶有感恩和傳承的意涵。又據聞回顧展後要有一40分鐘的讀書會,所以將本分會元月份讀書會配合提早辦理,俟元月份後依規補辦申請。
帶領人:我們要感謝美術館導覽員們詳細又體貼的說明「佛光30奮起飛揚回顧展」,區分有1.歡喜融合,攜手向前。2.共識開放,普照世間。3.同體共生,環保心保。4.感謝有您,創意無限。等四個主題影像,讓師兄、姊們在照片前勾起無限的回憶、流連不已。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無法以聞、思、修、證,的四層次來讀書會,所以改請歷任六位督導和新任會長以導讀方式,每位以五分鐘讓時光倒流、來見證當時的心路歷程。
陳天德:大師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佛光會,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佛光人」,所以在1992年成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我們三民三分會成立在2004年,而我是在2000年就已經加入佛光會,當時是因為參加讀書會,被住持指定接任精緻化的三民三分會創會會長,我也欣然同意。只是回家的時候有個小插曲,我同修好生氣,還好法師疏導得體,她現在也是督導而且比我還發心。我們分會成立第一年就獲得最有潛力的分會,第二年就得到優秀分會。在我印象中恭請佛指舍利來台恭奉是最為殊勝,而第七任住持培和尚「晉山陞座」則是不知帶過多少的義工上山培福,也讓我感受到義工們的無私、無我的精神感召。
柯銀盆:我當會長一年中有半年在美國,其實都是柯美金副會長在幫忙,我也得過一年的優秀分會。我當會長的時候南屏別院正在興建,因為陳天德是結構技師在南屏別院監工,所以我們分會經常派師兄、姊在工地接待貴賓團,我很喜歡廣結善緣,同時也很努力為南屏別院勸募功德。
柯美金:我擔任兩年會長也都是得到優秀分會獎。當時佛館和南屏都在興建中,我記得家庭都顧不上了,陪同滿益法師到處勸募功德,要不就是開車帶領義工到佛館種樹、搬石頭、洗廁所等。有一非常熟的法師說她有一次到佛館去上廁所,進去就看到有一貴婦穿得漂漂亮亮在打掃,那就是我,害得她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趕快跑出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佛光祖庭大覺寺動工勸募功德、還有佛光會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慶祝「國定佛誕節」浴佛活動,我們分會也順便辦兩天一夜的旅遊。不管是義工、勸募、旅遊,因為有師兄、姊們的共同發心成就,諸事都圓滿順利。
陳秀里:有人說我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但是兩年下來我卻自認成長很多,當然有甘有苦,而且我們的甘苦還獲得兩年的優秀分會,所以我自認為是甘多於苦。民國100年正是佛館建成之時,我們要發動遊覽車參觀佛館,帶領義工洗廁所(柯督導插話:陳督導是千金大小姐,我看到她還親自打掃廁所。《獲大家拍手歡呼鼓勵》)、行堂、種花、甚至搬石頭等工作。所以我要勉勵大家、承擔會長也要趕快趁年輕。
吳素霞:我承擔會長是佛菩薩指定的,平常我只是相夫教子,對於會務可以說完全都不懂,所幸前輩們耐心指教,我也擔任會長四年,還有一年是優秀分會。所以我要謝謝大家讓我有機會慢慢歷練、成長、茁壯(秀里督導插話:吳督導您是我們之中擔任會長最久的,真的不簡單。《獲大家拍手歡呼鼓勵》)、(柯督導插話:就是因為吳督導發大心,所以她們家好運連連。《獲大家拍手歡呼鼓勵》)。
劉美金:我當會長的因緣,是柯督導說佛菩薩託夢要我承擔。其實當會長兩年,酸甜苦辣的點點滴滴,都忘記了。但是交很多朋友、廣結許多良善的人脈。(秀珍師姐插話:劉督導您在無形之中也變得福氣相了。《獲大家拍手歡呼鼓舞》)。有一次我去繳功德款給財務,她告訴我兩年下來,我會改變很多、還會變得很會講話。其實我認為既然已經承擔,就是要有熱忱、義無反顧地向前走,也就是跟著大師的腳步走就對了(陳督導長插話:劉督導熱心會務、關心會員、完善交辦任務,要不是停止評鑑優秀分會,她也必然會是優秀分會。《獲大家拍手歡呼鼓勵》)。
高煜雄:我能當上會長,應該也是佛菩薩的安排,所以我是懷著無比的榮耀和戒慎恐懼的心情;今後我將本著做中學、學中做的態度來承擔。希望各位幹部們能協助、幫助我。謝謝大家!
回饋:
帶領人:40分鐘的讀書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時間很快就到了。我們要感謝督導們,用心良苦地訴說著會務的甘苦、感恩、勉勵、成長和傳承,讓我們佛光30的回顧展有個最美好的結尾。也要感謝創會會長安排等一下的餐敘。最後我們一定要感謝今天「佛光30回顧展」的精神領袖-星雲大師–因為他的高瞻遠矚、緣起中道、慈悲為懷的心胸,才有今天的30年,也祝福佛光山!接下來的百年、千年,直到永遠。
會議圓滿。
+5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屏-晨曦讀書會
unlocked the badge
Story Teller
Story Teller
Loves sharing stories.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post at least 30 different story posts.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屏-晨曦讀書會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0年10月19日 地點:各自在家用Line視訊讀書會
輔導法師: 出席人員:11人(陳天德、柯美金、劉美金、
林清江、高煜雄、張采茵、陳秀珍、盧桂芬、李雯嘉、陳慧美、
李明雄)
主持人:陳天德 帶領人: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
帶領人:討論本晨曦讀書會交接案。
主旨:今天是林會長掌晨曦讀書會剛好滿兩年,依計畫即將在本年12月結束。為順利交棒,請新任高會長提早安排帶領人,利用還有的兩個月來交接。請討論!
決議:目前無法覓妥帶領人。故、自下個月(2021年11月)起,晨曦讀書會暫改為配合當月月例會提前半個小時召開。
問題討論:
帶領人:今天我們的主題:懺悔、作者:星雲大師、出處:佛法真義第一冊、閱讀目的:懺悔就是要認錯、改過,從中反省,使自己的人格、道德向善。接下來開始段讀本文,讓心中有印象就好。聞(讀過、直觀)。
一.請問這篇文章令您印象深刻的內容是那一段,為什麼?思(感覺、聯想)。
陳天德:六祖惠能大師說:「懺者,懺其前愆,永不復起;悔者,悔其後過,更不復作,故稱懺悔。」意思就是要我們認錯、改過,從反省中,使自己的人格、道德向善。
柯美金:過從那來根據經典所說,我們凡夫一日所作,功少過多,甚至舉心動念之間,無非是罪、無非是業。這些罪業就像烏雲遮日一般,障蔽了我們的佛性,使我們在生死海中流轉,輪迴不已。
陳秀珍:不要怕過,佛經告訴我們,一個人不怕犯罪,只怕不懺悔;懺悔可以消除罪業。正如一田的秧苗,只要禾苗茁壯,旁邊縱有一些雜草,也起不了作用。所以只要我們用懺悔的願力,就能沖淡罪業。
林清江:懺悔是必要的修行。在佛教的萬千法門中,無論我們修學哪一個法門,都必須以清淨無垢的心田去納受,因此懺悔是必要的修行。
陳慧美:慚愧與懺悔雖然同樣含有改過遷善的意思,唯前者較偏重於內省;後者則屬於「形於外」的行為,因此懺悔有一個先決的要件,就是要「發露」懺悔,所謂「發露」,就是把自己所犯的過錯一一表白出來,如果有所隱藏,懺悔就無法得到完全的清淨。
張采茵:懺悔文: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劉美金:懺悔法門是一智慧法門,「智者先覺而能悔改,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愚者衹會覆藏過失,惟有懂得為自己的罪過懺悔而修改之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佛陀曾開示;有兩種人是最值得讚嘆的,第一是戒律清淨無瑕,即根本不犯戒的人。第二是雖然犯戒卻能即時懺悔的人。懺悔除了改過向善的意義之外,還具有滅罪的功用,若能如法懺悔,業罪便可消除。以上是後學的淺見。
盧桂芬:懺悔的法門譬如︰說好話來懺悔;捐善款來懺悔;勤服務來懺悔,乃至平時多為別人著想,成就他人的好事,也是一種懺悔法門。
李雯嘉:懺悔的法門有1.梁皇寶懺2.慈悲三昧水懺3.大悲懺4.藥師懺5.淨土懺6.地藏懺。此外,金剛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千佛洪名寶懺等。透過發露懺悔,增長自我改過的力量,藉由這分善美清淨的力量,回饋、服務社會,以行動來奉行佛法,這便是懺悔最大的功德。
李明雄:懺悔需要發露、表白,因此,就必須要有一個對象。究竟應該向誰懺悔呢?以下幾個對象可以讓我們懺悔1.佛像2.菩薩像3.師長4.大眾等。
高煜雄:懺悔,如果從性相、理事、因果來解釋,就性無相有而言,懺悔就如同古德所言: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侮。因為罪業的本體本來就是空性,心滅了罪也滅了。若從理事有來講,真懺悔具有無量功德,這個就是信、解、行、証裡面的信,也就是佛門的敲門磚,所以佛門中所做的法會,例如梁皇寶懺等法會,它都是表法,它告訴我們佛法是重視實修,佛法絕對不是重視形式,實修才能夠有所得。
二. 請問本文的那一段,有您或朋友相關的生活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修(經驗性)
李明雄:有一個書生常想遇見鬼,一天夜晚,到亂墳間,高聲呼喊:「今夜我獨遊此地,地下諸位有沒有肯出來和我共飲的?」話一說完,十多個鬼影,在草叢時出時沒,於是書生盛酒向鬼影灑去。書生一邊灑酒一邊問群鬼說:「諸位泉友,為何不去輪迴轉生呢?」鬼說:「存在善根的已經轉生了,惡貫滿盈的都下地獄了。我們這一夥業報沉淪不能輪迴。」書生又問:「為什麼不懺悔祈求解脫呢?」鬼說:「懺悔必須是在沒死以前,死後再想懺悔就遲了,根本沒有著力之處。」所以懺悔要及時啊!大家有什麼看法?
陳天德:佛世時,阿闍世王犯了殺父的五無間罪,向佛陀懺悔,還要受下地獄的罪報。阿闍世王的殺父之業,在現生的障礙是不能證果,這是障礙的真正意義,名副其實的「業障」!將來還要承受無間地獄的果報。但是由於懺悔的因緣,無間業的苦受力量就能削弱,使他重業輕報,所以我認為懺悔真的要及時。
陳秀珍:佛家說眾生平等,眾生皆有佛性,無論淪落何道,只要有真誠意願還是可以懺悔。當然在有生之年能把握當下即時行善是最好,但如有生之年褔德因緣不能俱足來做行善、懺悔。雖已身在鬼道一樣可以懺悔,結果唯有交給上天安排。
張采茵:剛剛講到佛教有梁皇等很多的法會,都是陽上在超渡亡者,還有無遮焰口法會是在超渡孤魂野鬼。我認為鬼道唯有藉由焰口法會輪迴轉世一途,所以懺悔一定要及時。
林清江:唯有淨土法門有:「帶舊業往生不下地獄一說」。還好阿闍世王沒有繼續殺母造新業,所以他能夠懺悔彌天的罪過,修到中品上生的位階。因此,懺悔有無比殊勝功德可見一斑!
李雯嘉:中國的悟達國師,累劫冤業因一念驕慢而生人面瘡,最後還是在有生之年透過懺悔,最終冰釋多生仇恨。所以我認為懺悔還是要及時啊!
三.請問大家在討論這篇文章中,有那些值得您學習或啟發的觀念,您將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證(啟發、踐行)
高煜雄:持戒、布施、忍辱⋯等等這些要實修才能夠有所得,所以我們現在在三民三當義工就是要對應佛法的真實義,真誠心非常重要,在對應佛法上,真誠心不夠不可能對應佛法。
劉美金:既然惡業起於無始,所以平常將努力行善、拜懺來解冤釋結。
陳秀珍:有人褔報不夠,即使知道無明障礙不可為,但有時非本意偏又無法照自己本意,也是無奈。所以我們都是一群有褔報之人,能親近正派善法、善知識,真的是三生有幸。
回饋:
主持人:今天大家討論的很熱烈、火花四射。但是也讓我們了解到懺悔,就像我們做了錯事,真心誠意承認自己的錯,也盡可能的彌補自己的錯,對方對我們的怨恨就會減輕。如果我們既不承認錯,也不做任何補償,對方就會憤恨不平,一定要傷害我們來討公道,讓我們也嚐到被傷害的滋味。所以懺悔很重要,大家一齊精進。
柯美金:很可惜因緣不具足,我們晨曦讀書會無法继續和善知識們共同討論佛法。其實這二年来讓我增長了許多、無形中也提高了大家的佛學造詣,就此ENDING實在是讓大家不捨,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感謝群組善知識們的共同成就,休息是為走更遠的路、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共研佛法。給大家按個讚!
下期預告:合併在月例會前。 時間:晚上7點~7點30分。
地點:各自在家用Zoom的會議室視訊讀書會。
讀書主題:
會議圓滿。
活動花絮: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屏-晨曦讀書會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0年9月28日 地點:各自在家用Line視訊讀書會
輔導法師: 出席人員:10人(陳天德、柯美金、劉美金、
林清江、高煜雄、張采茵、陳秀珍、盧桂芬、陳慧美、李明雄)
主持人:陳天德 帶領人: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
主持人:今天我們研讀大師的文章「慚愧」一文。大師說:一個人有了慚恥之心,知道懺悔、改正,是可以激發一個人奮發向上。所以希望今天之後大家都能懂得「慚愧」,自我惕勵、自我反省,身心自能不斷的淨化,不斷的進步、昇華。
問題討論:
帶領人:今天我們的主題:慚愧、作者:星雲大師、出處:佛法真義第一冊、閱讀目的:如何知道人間最好的美德就是慚愧。接下來開始段讀本文,讓心中有印象就好。聞(讀過、直觀)。
一.請問這篇文章令您印象深刻的內容是那一段,為什麼?思(感覺、聯想)。
陳天德:「慚愧」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並沒有「慚」、「愧」二字連稱的詞彙,而這兩個字都是一種修行的方法與觀念。「慚」指的是對不起自己;「愧」指的是對不起他人。
柯美金:「慚愧」雖然並沒有做壞事,但是因為不夠用心努力,浪費了時間、生命,辜負了家人、家族的期待。因此,慚、愧二字連起來用,就有對不起自己又對不起他人的意思了。
陳秀珍:大師說:由於慚與愧二者能使我們的心地清淨,諸行光潔,因此稱之為二種白法。又,慚愧的心一生起,能長養一切善行功德,因此列為佛教七聖財之一。
林清江:在《雜阿含經》卷四十七中,佛陀告訴弟子:「有二淨法能護世間,所謂慚、愧。假使世間無此二淨法者,世間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親、師長尊卑之序,顛倒渾亂,如畜生趣。以有二種淨法,所謂慚愧,是故世間知有父母乃至師長尊卑之序,則不渾亂如畜生趣。」。
高煜雄:我們人要自知、要反省業障重,才會感恩。所以佛經上說「慚恥之服,無上莊嚴」。佛教的祖師也常勸勉弟子,要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會,恥有所不淨;人有了慚恥心,就如同身披莊嚴華服,散發高貴氣質,所以佛經上說「慚恥之服,無上莊嚴」。
張采茵: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世間一切的華麗衣裳,都不及慚恥之服的莊嚴,因為它是戒定真香所薰成。慚愧不可片刻離身,持有慚愧的利器,則能降伏罪惡邪道,使它無法誘發自己犯過。
陳慧美:羞恥是一種美德。人有慚愧,才懂得奮發圖強;人有慚愧,才會力爭上游,因此說慚愧、羞恥是一種美德。
盧桂芬:大師說:不要怕犯錯,只怕不知羞恥、不知慚愧。能知慚愧、羞恥,就會有改過的力量,就能堅強的重新做人。這也就是 印光大師自號為「常慚愧僧」的原因。
劉美金:如果能夠常把「慚愧」兩個字放在心頭,則會有三大好處:第一是不敢懈怠,會非常精進、努力。第二則是非常謙虛,不但見到任何人都會尊敬,並且會無條件地幫助人。第三是能夠忍辱負重,因為懂得慚愧,所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這就是菩薩精神。
柯美金:為什麼學佛的人喝酒,比一般人喝酒罪過要輕?受戒的人他敢在你面前喝酒嗎?不敢。他會躲到沒有人的地方喝,喝了之後,「唉!慚愧,慚愧,我受戒了還喝酒,實在是罪過。」有了懺悔心,罪過就會輕。所以學習認錯,對我們的道德人格必定能增上。
林清江:如何反求諸己,自承過失。假如我們一個人從懂事開始,就經常生起「慚愧」心,相信就不會得罪人,也不會侵犯別人,就能改過向上,增加道德勇氣,並且懂得尊敬別人,進而滅除罪業,獲得解脫。
柯美金:我人都應該要有大師的「你對我錯」、「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凡事退讓一步,多尊重他人的胸襟,應該要把「慚愧」奉為做人處世的基本信條。
張采茵:要如何發慚愧心呢?日常生活中,對人常說:「對不起」,就是知慚愧。如果人人常行懺悔,各行各業知所慚愧,擴充孟子「羞恥之心,人皆有之」的四端思想,社會必然充滿謙沖、祥和。
二. 請問本文的那一段,有您或朋友相關的生活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修(經驗性)
陳天德:過去慈航法師再心愛的東西都願意送給人,他曾對星雲大師說:「有感於今生的福德因緣不夠,深覺慚愧,因此不能錯過廣結善緣的機會。」
陳秀珍:導讀師兄提我對我同修的照顧已算盡心,然而李師兄他感受我內心自責對我師兄照顧略嫌不足的意味。督導長接著道出我心坎裡所思,所為。確實是如此,自同修受傷5年多來,這期間內心五味雜陳,轉折可說一體兩面。一面是精神壓力體力很累,一面是當中有所悟也很多,最感受是必修無常觀,及時把握當下善因緣,要深信因緣果報。很多都說我能如此這樣照顧我同修不容易,然我都會與人分享我能如此其實是佛法及諸佛菩薩幫忙我才能撐到現在。
柯美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日夫妻百世恩,夫妻是互相欠債。秀珍師姊對師兄的照顧無話可說,令人感動我們也祈求師兄能早日恢復健康。
三.請問大家在討論這篇文章中,有那些值得您學習或啟發的觀念,您將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證(啟發、踐行)
張采茵:我要常懷羞恥之心。天下學問浩瀚,真理深奧難測,慚愧自己所知有限,力有不逮,德行有虧失,縱然有比別人優勝之處,也是世智辯聰,雕蟲小技,何足沾沾自喜,炫耀於他人?不以知識為暴力,加諸於別人身上。
陳秀珍:「慚愧感恩大願心」會心生慚愧必連貫到羞恥、懺悔、感恩、發願、精進等。佛陀慈悲,我有緣深受佛法薰陶、加被,祈願!心存慚愧、懺悔、感恩,發願來依法行事、做人、結緣,利益眾生儘為懺罪補償。
回饋:
主持人: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沒有過失固然可喜,但是有了過失能夠勇改前非,更是難能可貴,所謂不美無過,美其過而能改,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佛經上說:「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佛教不怕人犯錯,只怕有錯不改,如果犯了錯而能生起慚愧懺悔的心,就能重新納受佛法,就有得救的動力。因此,慚愧懺悔是實踐佛法的重要一課。以上,大家共同勉勵。
下期預告:110/10/19 (二) 讀書會。時間:晚上8點~9點30分。
地點:各自在家用Line李明雄的會議室視訊讀書會(另公告在群組)。
讀書主題:「懺悔」。
會議圓滿。
活動花絮: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屏-晨曦讀書會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0年8月17日 地點:各自在家用Line視訊讀書會
輔導法師: 出席人員:11人(陳天德、柯美金、劉美金、林清江、高煜雄、楊文章、張采茵、陳秀珍、吳芳萓、陳慧美、李明雄)
主持人:陳天德 帶領人: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
主持人:首先讓我們拍手歡迎新會長高煜雄和芳萓師姐加入我們的讀書會。接下來讓我們一齊來研讀大師文章「般若」的智慧。
帶領人:因為有新同學,所以我會特別再說明「聞、思、修、證」四個層次,也就是「讀過、讀懂、讀通、讀透」的分別。
問題討論:
帶領人:今天我們的主題:般若、作者:星雲大師、出處:佛法真義第一冊、閱讀目的:般若甚深微妙,它是諸佛證悟的境界。現在開始請段讀本文,讓心中有印象就好。聞(讀過、直觀)。
一.請問這篇文章令您印象深刻的內容是那一段,為什麼?思(感覺、聯想)。
張采茵:何謂「六度」。布施、持戒為利他,忍辱、精進為自利,禪定、般若為解脫。
陳天德:「般若」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一般是能夠辨別是非、辨別事物不同情況的智慧;但是佛教認為,「摩訶般若」即是大智慧。波羅譯為「彼岸」,蜜多譯為「到」,應為到彼岸,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即是「究竟圓滿之智慧」。
高煜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善財童子比喻是眾生,因為得文殊菩薩的導引極樂到達究竟圓滿的彼岸。
楊文章:般若是向內求呢?還是向外求呢?我認為要向內也要向外求,只要能「放下」,如心經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只要看到因緣不見是非就是般若。
陳慧美:大師講:外求得科學、哲學等知識,總是世智辯聰;般若是內證的功夫,是透過「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所獲得的「內外圓成」智慧。和文章師兄講要向內也要向外求有異曲同工之妙。
劉美金:「般若」甚深微妙,它是諸佛證悟的境界,為了方便大家了解,大師把它分為四個層次,1.眾生所了解的般若是「正見」。2.聲聞、緣覺二乘人的般若是「緣起」。3.菩薩的般若是「空」。4.而真正的「般若」,唯有三世諸佛知道,也就是要到成佛之後,才能真正認識的般若。
吳芳萓:凡夫的般若智慧:背誦了一部《般若心經》這就是悟,就是般若。般若與智慧不同,更不等於知識。因為智慧、知識有善有惡、有正有邪、有利有弊。而般若的人生,則具諸正見,不容易被外境煩惱所轉,因而起惑、造業、受苦。因此,只要我們對世間的看法正確了,這就具備凡夫的般若智慧了。
劉美金:聲聞、緣覺等聖者的般若智慧:看世間一切都是緣起而有。因此,想要獲得快樂的人生,就須培植好因好緣;想要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就應該廣結善緣、改善因緣,而不是一味在果報上計較、怨天尤人,使自己陷入無明、煩惱的流轉中。
林清江:聲聞、緣覺二乘人,是已修得小乘佛教阿羅漢的最高境界。
柯美金:菩薩所體會的般若就是「空」。空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所謂「真空生妙有」,因為空才能有。
高煜雄:不著相,沒有妄想。先修小乘,再修大乘才是佛弟子。正如佛光山的不二門,沒有是非、好壞、多少,就是菩薩的「空」、就是「般若」。
林清江:般若究竟是什麼呢?般若是諸佛親證諸法實相的一種「圓明本覺智」,是離一切迷情妄想的「清淨無分別智」,是通達一切法自性本空、本無所得的「真實無相智」。般若不僅在徹悟諸法實相,離一切虛妄得解脫,更重要的是,菩薩行六度波羅蜜時,以般若為眼,則能喜捨不作施想,持戒不著戒相,忍辱離於我執,精進不生驕慢,禪修不戀定境。所謂「般若為導,五度為伴;若無般若,五度如盲」。意思是,五度是世間法,有了般若才能成為出世間法。
楊文章:布施有了般若,就能三輪體空;持戒有了般若,就能饒益眾生;忍辱有了般若,才能無生法忍;精進有了般若,才能奮而不懈;禪定有了般若,就能證悟覺道。因此五度要能成就「波羅蜜多」,一定要以「無所得」的般若為方便而修。
張采茵:何謂三輪體空?「有相」布施就是有為法,「無相」的布施,才是無為法。布施要能做到「三輪體空」,就是沒有布施的我、沒有接受布施的你、沒有布施的物,這三方面都不計較,就是「三輪體空」,是無相功德,是最高的布施。
陳天德:何謂無生法忍?「生忍」肉身的忍「法忍」心理的忍「無生法忍」就是精神上的忍。無上正等正覺證得智慧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的人,實際上他不是在度衆生,亦無衆生可度。無生忍這個「生」,是衆生的意思,度盡一切衆生,而言無衆生可度。
陳秀珍:總說「六度」的修行;修布施行,不但自度慳貪,亦令人受惠受益;修持戒行,不但自不毀犯,亦不毀犯他人;修忍辱行,不但自不瞋恚,亦不瞋恚傷害他人;修精進行,不但自不懈怠,亦教人不懈怠;修禪定行,不但自不散亂,亦教人不散亂;修智慧行,不但自不愚痴、邪見,亦教人不愚痴、邪見。所以,菩薩的六度精神是積極且意義深遠的,是能幫助我們建立美好人生的善法,是保持生命不斷學習的熱情,終而邁向圓滿的究竟之地。
二. 請問本文的那一段,有您或朋友相關的生活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修(經驗性)
李明雄:讀了這篇文章,突然讓我覺得「般若」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最近陳天得創會會長、柯美金督導、劉美金督導和林清江會長,為尋覓新任會長契而不捨費盡苦心,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有高煜雄師兄緣具發心承擔,連秘書都有惠玉師姐願承擔,都是有般若智慧之人。
柯美金:其實煜雄新任會長,前幾年就發心承擔,因為因緣不具足而失之交臂。這一次則是因緣俱足,非他莫屬。我們分會很慶幸有這一位學養俱佳的博士來承擔會長,是三民三分會之福。
高煜雄:有緣能為三民三分會的師兄姐服務,是件歡喜的事。蒙大家的抬愛,我會向林會長慢慢學習。
劉美金:有兩個人一起散步,一個是和尚,另一個是肥皂製作商。肥皂製造商對和尚說:您的講經有什麼好?佛經有什麼好?佛教至今已兩千多年,講經、頌經也兩千多年,他們仍然在爭奪、偷竊、殺害、仇恨...過了一會兒,他們路過一個地方有好多小朋友在泥漿中玩耍。和尚就和肥皂製造商說:肥皂已經存在幾千年了,即使世上到處都有肥皂,這些小朋友卻還是被泥漿所弄髒。那位肥皂製造商就說:和尚呀!除非人把肥皂拿來使用,否則它發揮不了功用。「完全正確!」和尚說:肥皂本身無法使人乾淨,除非人拿來使用。這個道理和佛經的道理是相同的,佛經的道理沒辦法改變人,除非人們把經上所說的道理實行出來。
三.請問大家在討論這篇文章中,有那些值得您學習或啟發的觀念,您將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證(啟發、踐行)
柯美金:讀完這篇文章,讓我深深體悟到,有佛法就有辦法。也讓我認識到該吃飯就吃飯、該工作就工作、該睡覺就睡覺。活在當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
陳秀珍:一直以來都認為*般若*就是智慧,恭讀大師文章後才知*般若*延伸更廣,名符其實佛法無邊。但願眾生都能深入經藏,必能智慧如海。有了智慧也是需身體力行,才能落實真義。大眾若能將*般若*體悟融入四大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來做依歸,必能獲得諸多善因善緣。
楊文章:沒錯,空有佛法沒有用,要行佛才能自度度它。
回饋:
主持人:大師說:人生有般若,就能生活自在,縱使遭遇再多的災難、難堪,都能在一念間逢樂不喜,遇苦不憂。善用般若思想、用般若待人、用般若生活、用般若做事。有了般若,說話、談吐的風格不一樣,心境一轉海闊天空,人生何其快樂自在!請大家繼續用功。
下期預告:110/9/21 (二) 讀書會。時間:晚上8點~9點30分。
地點:各自在家用Line李明雄的會議室視訊讀書會(另公告在群組)。
讀書主題:「慚愧」。
會議圓滿。
活動花絮: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屏-晨曦讀書會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0年7月20日 地點:各自在家用Line視訊讀書會
輔導法師:如穎法師 出席人員:14人(陳天德、柯銀盆、
柯美金、劉美金、林清江、許綾芳、尤巧雲、張采茵、陳秀珍、
吳春馨、楊文章、陳慧美、李明雄)
主持人:陳天德 帶領人: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
輔導法師開示:因為疫情關係大家都不能到道場,希望大家都能安心在家裡。1.好好準備佛學會考、線上修持道場的各項法會、共修、講座,好好修道。祈願!疫情遠離。2.大家心中要知「四聖諦–苦、集、滅、道」,也就是要了解從「苦空無常」的此岸,邁向「常樂我淨」的彼岸之修道次第。提起「正念」,感召好因善緣、煩惱永斷,自然能升起智慧、心境平和,這就是「禪定」。
帶領人:因為Zoom已不能使用超過40分鐘,所以臨時改用Line會議室來線上讀書會,耽誤了一點時間,很抱歉。所幸大家能體諒讓我們本月份的讀書會得以順利進行。謝謝!
問題討論:
帶領人:今天我們的主題:禪定、作者:星雲大師、出處:佛法真義第一冊、閱讀目的:面對逆境考驗所展現的幽默風趣。因為剛剛耽誤了一點時間,所以略過第一層次聞(讀過、直觀)。
一.請問這篇文章令您印象深刻的內容是那一段,為什麼?思(感覺、聯想)。
陳天德:禪定的由來,在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佛的修行,是經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七七四十九天禪定,從禪定中夜睹明星證道,完成了身的解脫、心的解脫、靈的解脫而成佛。
柯美金:禪定和禪修有何不同?
如穎法師:禪定:注意腳下、活在當下、專注每個當下。禪修:在蒲團上的練習,觀照自己的心念。也就是由止觀到起觀的禪定,要由禪修來著手。
劉美金:何謂禪定,六組禪經云:「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也就是禪那是過程,定是結果。
林清江:「禪修」是一種古老的修行方法,不但能清淨我們的大腦意識,還可對身體起到淨化的作用,使我們擁有清淨的心,即使看見一個煩惱的事情,因為你大腦是清淨的,很容易去接受這些快樂或者煩惱的事物,煩惱也自然就沒有了。
張采茵:修禪的目的就是定,如何修禪定呢?用念誦修禪定,一心專持一個佛號或專持一個明咒,就能夠入定,因為一心專持佛號,會跟佛的願力相應,會得到佛的加持,這個法門對於分別心重或妄念熾盛的人,可以說是最殊勝又穩妥的方法,不論是修參禪、念誦、調息、走路、運動都記得要念佛,以念佛修禪定是最上乘的方法,就算沒有開悟,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我們一天到晚都在念佛,已經具備往生淨土的資糧。
柯美金:禪定為什麼會走火入魔?
如穎法師:心不專一,就像現在我在開示,您心卻往天南地北去想。所以只要經常保持精神統一,意志集中,也就是令心專注一處。真實體驗當下的每一種感受,重新找回平靜、自信與充滿智慧的自己,自然就不會走火入魔。
楊文章:會走火入魔,是因為過度執著、擴大情緒、甚至會發狂。只要保持平常心,不受境界干擾,自然眼中只有眾生,沒有男女。
許綾芳:禪師您怎麼修行?培和尚講:一個修行人,對於眼前所發生的事,不生執著,這是有智慧的人。禪不是眼觀鼻,鼻觀心才叫做禪;其實喫茶當下並未離開禪,禪沒有一定的形象,但卻無所不相。
陳秀珍:禪的妙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永遠保持心平氣和,這不單單是養身之道,它能生智慧,也能生福德,福慧都是從心平氣和修養當中得來的。
李明雄:我們要怎樣參禪悟道呢?培和尚講:參禪修行很苦,但是不修行更苦。我們想離苦得樂,佛法真理就是最好的良藥。而印證佛法,合乎條件的就是「三法印」。1.諸行無常:體悟生滅變化的道理,因為有無常,才能轉煩惱為菩提,如此參禪修道才有意義。2.諸法無我:只要能了解現象界一切都是虛妄不實,就能體悟諸法無我,也唯有真正體悟諸法無我,才能發起菩提心,成為一個心懷眾生的禪者。3.涅槃寂靜:若能時時覺照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貪、嗔、痴三毒之火就能止息,達到涅槃寂靜的究竟大安樂。
佛學會考題庫:
( 3) 佛教常教人要「都攝六根」,要「攝心守意」;攝心一處,這就是(1)智慧(2)精進(3)禪定(4)持戒。(第一冊,56頁)
( 4) 關於禪,以下何者為非(1)是應對人間萬事的瀟灑自在(2)是面對逆境考驗所展現的幽默風趣(3)是悟的,不是學的,也不是從知識上去理解的(4)不須從生活中去修行、體證(第一冊,56-57頁) 必須從生活中去修行、體證。
二.本階段,讓我們一齊來專研「入定之方」? 修(經驗性)
李明雄:光是我們佛教講「入定之方」就有太多的法們,在這我想和大家深入探討的是,培和尚講何謂參禪:首重在正見,其次是方法。接下來讓我們一齊來討論培和尚的方法:一.毘盧七支坐法:1.端坐盤腿2.豎直脊背3.手結定印4.放鬆兩肩5.內收下顎6.舌尖抵顎7.收斂雙目。二.呼吸禪法:1.數息:用心調和氣息,使氣息達到不澀不滑。然後以平靜的心慢慢從一數到十反覆的數。2.隨息:也就是念「入出息」,把一念放在呼吸的入出息上,並且覺知呼吸的長、短、粗、細之相。心助於氣息上,不散亂,以此安住意念。3.止息:1.繫緣守境止:即繫心鼻端,令心不散。2.制心止:即妄念隨心所起,立即制止。不再念數息、隨息,只是讓心寧靜安定,心住於寂靜。3.體真止:體悟隨心所起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無有自性,若心不取者,妄念就自然止息。
劉美金:我補充一下、在數息中,不管數到多少數目,只要是忘記數到那個數目,都要從一再數起。
柯美金:剛剛帶領人問,您可以專心數息嗎?大家都舉手,表示大家都能令心專注一處,看起來是很簡單。其實說到數息並不簡單,只是從一數到十反覆的數,我就有很多朋友永遠數不到十,因為每次老是數到一半就忘了數到多少,一直要從一開始數。
陳秀珍:我對禪是深深的喜歡及認同接受祂,很慚愧不精進只參加過一次八關齋戒的禪修,所以我對禪修並未非常深入。記得7、8年前我這組一師兄他也算知識份子,但他讓我感覺就是有些急燥(講話,動作),有次聊天我有與這師兄提可報名上佛學課的禪修。我覺得「禪」是無相的、意境的、可昇華的,也需靠「正念」來開啟佛法加持,相互輝映、盡情發揮各種不同所能。
三.請問大家在討論這篇文章中,有那些值得您學習或啟發的觀念,您將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證(啟發、踐行)
陳天德:我願,以開放的態度面對自己的身心狀態,清楚覺知煩惱的來去而心不受干擾,令智慧生起。
林清江:我會多參加道場的禪修課程,幫助我心生定慧。
陳慧美:我願,慈悲面對自己與他人;少一點批判與評斷;面對自己與別人的過去;不抗拒自己與別人的未來,勇於探索生活。
回饋:
主持人:星雲大師的「禪在人間」說:有情說法,我們都聽得懂他的聲音;無情說法,其實更是美妙好聽。又說:假如吾人除了「聽」懂有情的說法之外,還能「會」得無情的說法,那就大事都解決了!那就是「禪」、就是智慧,大家一齊努力吧!
下期預告:110/8/17 (二) 讀書會。時間:晚上8點~9點30分。
地點:各自在家用Line李明雄的會議室視訊讀書會(另公告在群組)。
讀書主題:「般若」。
會議圓滿。
活動花絮: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屏-晨曦讀書會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0年6月15日 地點:各自在家用Zoom視訊讀書會
輔導法師: 出席人員:9人(陳天德、柯美金、劉美金、林清江、張采茵、盧桂芬、陳秀珍、陳慧美、李明雄)
主持人:陳天德 帶領人: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
主持人:讀書會方式原考慮改為研讀佛學會考精選題要。經參考南屏督導、會長的研讀方式,由三位與談人分別製作簡報一次研讀18篇文章,恐怕不是我們小型讀書會所能學習。已先向輔導法師說明,佛學會考的對象應該是全分會,而本讀書會成員不多。所以本月份仍先依閱讀計畫研讀「精進」一文,但加強深入探討佛學會考精選題要。俟輔導法師另有指示再議!
帶領人:本次我們採Zoom線上讀書會,有勞總會知藝法師關心,在此特別感謝法師的美意。因為我的Zoom是註冊在美國,本次讀書會還沒有問題,但為長久計、劉美金督導有建議用Line視訊也不錯又不要錢。所以召集人同意(1)下個月讀書會將改用Line會議模式。(2)下次讀書會前另定時間測試效果。(3)從七月份開始起讀書會更改為晚上8.00開始到9.30。
問題討論:
帶領人:今天我們的主題:精進、作者:星雲大師、出處:佛法真義第一冊、閱讀目的:斷惡修善要精進、勤勞去做,不能稍有懈怠。現在開始請齊讀本文,讓心中有印象就好。聞(讀過、直觀)。
一.請問這篇文章令您印象深刻的內容是那一段,為什麼?思(感覺、聯想)。
陳秀珍:「精進」在常見佛學中,意思爲努力向善向上,對一切善法肯認真負責,精誠集中,故名不放逸。所以「法」入心很重要,不只學佛更要落實行佛真義。
林清江:世間上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那一個不是從苦幹中成功的呢?所以「要怎麼收穫,就先怎麼栽。」這是必然不變的因果道理。
陳天德:在家懶惰,失於俗利:一般在家人,假使懈怠懶惰,世間一切的利益,沒辦法得到。出家懈怠,喪於法寶:出家人假如懈怠,三藏十二部一切法寶,不想去研究,也不能照著去修持,當然會喪失那些法寶的妙用。
盧桂芬:四種正精進(源自八正道),即:「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
張采茵:四種正精進意思是說:還沒有犯的惡事、惡念,要用智慧去糾正,不讓它生起;已犯的惡行,要勇敢的懺悔、斷除;好的念頭、沒有做的善事,要有勇氣、力量讓它萌芽;已行的善事、好念,要能保護它,讓它成長、茁壯。總之,對於斷惡修善的事,必須要精進、勤勞地去做,不能稍有懈怠、放逸的心。(佛學會考是非題)
柯美金:出家僧眾早晚課誦經都會敲打木魚,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不論白天黑夜,魚在水中雙眼都不曾閉上。佛教以此象徵出家人行道的勇猛精進。當敲打木魚或看到木魚時,應深觀魚的精進力,效法魚的精神。
劉美金:佛經也提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眾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主要是警惕、勉勵我們,人生要常行精進,不要輕易空過。(佛學會考選擇題)
陳天德:佛教裡有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是在鼓勵修道人不可以過分地懈怠、懶散,應當精進辦道。觀世音菩薩遊諸國土、地藏王菩薩到地獄度眾生,乃至歷代祖師甘願為眾生作牛作馬,諸菩薩大德甘願布施頭目腦髓,他們也是為了完成自我的願力而精進不息。
盧桂芬:雍正皇帝,找到玉琳國師國師的一位後代,但雍正皇帝說他有辱祖先之名。於是設一靜室,並在門口掛一寶劍,限他七天開悟,否則殺頭;最終在利劍之下,這位法師,精進忘我,終於開悟。
柯美金:精進能策發一切善行,與一切功德相應,六度波羅蜜中若缺少了「精進」,則其餘五者皆不能完成波羅蜜(圓滿)。所以精進非單指佛法,可適用於任何行業。
陳秀珍:《勸發菩提心文》說:「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是說:勤勞之苦是「暫時」的,卻能換來永劫的安樂;「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是說:「懈怠」雖可以「偷安」於「一世」,但卻換來多生多世的痛苦。
二.請問本文的那一段,有您或朋友相關的生活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修(經驗性)
劉美金:精進是辛苦呢?還是快樂呢?像我歡喜帶孫子,心生歡喜、有成就感,雖是甜蜜的負擔,但是我認為是快樂的。
張采茵:念珠是飾品也是念佛的法器,東晉、佛說木槵子經,佛陀在靈鷲山說法,有一小國王來禮佛,因常受欺凌、受瘟疫苦、內憂外患,請佛陀開示,如何修行才能脫離苦海。佛陀給了108顆木梙子說,你把它串起來,然後從這頭撥起,每撥一顆就在心裡念一聲佛號,一直唸到20萬遍的時候,自然一心不亂自然安樂。國王很高興每天手不離珠,全國人民也跟隨。經過一段時間,很奇怪的瘟疫不流行了,國王更是精進念佛,全國洋溢著一股安詳和平的氣氛,這就是念珠的由來。國王收攝身心不被外境困擾,人民也因為專注念佛,不再隨意外出,瘟疫不再流行,這就是念珠的作用和意義。
劉美金:念珠其實是念三寶,大珠就是佛、線就是法、而僧眾就如108顆的念珠,其意義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常憶念三寶。同時念珠也代表精進,勉勵大家能透過這串念珠精進念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當看到這串念珠時,就要觀照自己的念頭,我有佛陀的慈悲智慧嗎?有日行三好、四給嗎?所以念珠就是念三寶,念自心、自性,時刻警醒、觀照念頭,這樣才是將這串念珠的意涵,運用在生活中。
柯美金:精進的動力有:一把劍,避免殺頭、精進忘我;善知識,不時提點、心懷大願;好太太,勤儉持家、穩中求進,只是太太卻都是別人家的好(笑笑就好),等等。
三.請問大家在討論這篇文章中,有那些值得您學習或啟發的觀念,您將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證(啟發踐行)
張采茵:我願力行1.持無常觀2.定時課誦3發願拜懺4.法會共修5.時時正念。
林清江:信願行就是菩提心,祖師讓我們深信切願。真正的深信切願是可以破掉任何對於六道的執著,出六道證阿羅漢果的。信願行最可靠的是念佛法門。而念佛法門,最重要的是精進!所以我願邁向「功夫成片」前進。
盧桂芬:我願內在:離貪嗔癡、不求享樂;外在:力行善事、言行一致。
回饋:
主持人:大師說:精進是,精勵進取的意思,因為人生無常,更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心存正念、精進不懈怠,更要把握當下的因緣,在不同的角色,都要以正精進為前提,努力用功、精勤學習,將佛法運用在生活當中,大家共同努力。
下期預告:110/7/20 (二) 讀書會。時間:晚上8點~9點30分。
地點:各自在家用Line李明雄的會議室視訊讀書會(另公告在群組)。
讀書主題:「禪定」;或另俟輔導法師指示。
會議圓滿。
活動花絮: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南屏-晨曦讀書會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0年5月25日 地點:各自在家用Line視訊讀書會
輔導法師:如穎法師 出席人員:9人(陳天德、柯美金、劉美金、林清江、張采茵、李雯嘉、陳慧美、李明雄)
主持人:陳天德 帶領人: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
如穎法師開示:因為疫情為安全考量,您們的讀書會能改在線上舉辦,很棒。現在讀書會研讀主題,已改用佛法真義、佛學會考題庫,因為還沒有公布,所以今天仍按您們原規劃來研讀。看到大家都很忙,還願意利用時間來深入佛法,很為大家高興,請大家繼續續精進。
主持人:我們原就依規定研讀佛法真義,如果另有規定我們再來調整。現在疫情嚴重、讀書會雖沒臨場感,但是藉由視訊大家久久能空中見個面互道珍重,也是很好的關懷、互動。祝福大家都能平安、吉祥!
另外柯銀盆大菩薩,她知道我們要線上讀書會,說要和大家結緣。因為現在是非常時期,所以我代大家心領了,下次有的是機會,但是我還是要轉達這份溫暖給大家。
問題討論:
帶領人:今天我們的主題:皈依三寶、作者:星雲大師、出處:佛法真義第一冊、閱讀目的:探討皈依三寶是佛教徒信仰的中心。現在開始請齊讀本文,讓心中有印象就好。聞(讀過、直觀)。
一.請問這篇文章令您印象深刻的內容是那一段,為什麼?思(感覺、聯想)。
張采茵:什麼是皈依三寶?皈是回歸,依是依靠,三寶是佛法僧。佛法僧為什麼叫三寶?世間財解決我們生活問題,出世財寶即佛法僧能成長我們的法身慧命。
劉美金: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信仰的中心,是超越世間的聖財。
陳天德:三皈依是指皈投三寶,依靠佛、法、僧三寶,藉著三寶功德威力的加持、攝護,能止息無邊的生死苦輪,以及能遠離一切怖畏,而得呵護、解脫一切憂悲苦惱。
林清江:佛法僧稱為三寶。佛是教主,法是真理,僧是導師,三者都是令眾生得度的重要因緣,缺一不可。譬如「佛如良醫」,佛能以法救濟眾生;「法如妙藥」,法的功用能療病苦;「僧如看護」,僧能代佛宣化,僧的慈悲,能弘護佛法。對於患病的人來說,唯有同時擁有三者,才能病癒。
柯美金:我們皈依三寶的目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業障的迷惑,不見佛性。所以我們皈依三寶的目的正是在於尋求佛性的顯現。
李雯嘉:如何回皈投三寶的懷抱。我們本來就與三寶同在,只緣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為眾生!我們若能即日開始浪子回頭,就是回皈投向三寶的懷抱。
張采茵:經云:皈依佛,不墮地獄;歸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因此皈依三寶以後,我們可以得到天龍八部,護法善神的擁護。皈依三寶以後,我們應該對佛法僧予以禮敬,還要經常前往道場,親近善知識,聽經聞法,視一切僧均為我師,這才是正信的三寶弟子。
帶領人:這篇文章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段是:皈依三寶的真正意義,因為大師告訴我們,皈依佛、法、僧三寶,就是皈依自己。為什麼呢?就讓我們來深入討論這三個層次。
陳天德:最初三寶:又稱「根本三寶」、「最初三寶」。皈依佛,以釋迦牟尼佛為老師;皈依法,以佛陀所說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真理為老師;皈依僧,以最初隨佛陀出家的五比丘為老師。
林清江:常住三寶:禮一切諸佛佛像為佛寶,一切諸法經典為法寶,一切出家僧眾為僧寶。
柯美金:自性三寶:皈依佛,人人皆有如來佛性;皈依法,人人皆有平等無差別的法性;皈依僧,人人皆有般若清淨的身心。
李雯嘉:我查過的最初三寶:皈依佛,是以釋迦牟尼佛為老師;皈依法,以佛陀所說的法,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皈依僧,以最初隨佛陀出家的弟子。常住三寶:佛像為佛寶,一切經典為法寶,所有的出家眾為僧寶。自性三寶:皈依佛,佛陀的無量功德;皈依法,正法寂靜涅槃;皈依僧,可以延續正法的僧團。
帶領人:雯嘉師姐講的三個層次,和我們原來探討的其實沒差太多,就是在自性三寶上較有差別。現在法師剛好不在、我又才疏學淺不敢論斷。所以我只能引用文章中大師告訴我們: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因此,皈依佛、法、僧三寶,就是皈依自己。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對於三寶,心中一定要具備恭敬與肯定,才能從中得到利益。
二.請問本文的那一段,有您或朋友相關的生活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修(經驗性)
陳慧美:沒讀這篇文章,我真的不知道皈依三寶有這麼殊勝的功德。我公公剛往生助念時,滿益法師蒞臨為其三皈依。現在回想起來我公公生前享盡福祿壽,往生居然還有此等善緣皈依不墮惡道,這也是我公公的福報吧!
李雯嘉:《舊雜譬喻》卷上記載:「從前佛陀至忉利天為母說法的時候,有一天人,壽命垂盡,他壽終之後,當下生拘夷那竭國,受疥癩母豬腹中作子。當時忉利天人愁憂無計可施,有另一天人告訴他,當往求救於佛陀,天人聽後,即刻往佛所稽禮。佛告天人:『欲脫豬身,應當皈依三寶。』如是三日,天人依從佛陀的指教,朝暮皈依。七日之後,天人壽命已盡,因為已自皈的緣,生維耶離國作長者子。」
柯美金:我知道三皈依功德殊勝,所以每年水陸法會期間,我都會特別抽空去禮拜幽冥戒,為歷代祖先皈依使不墮惡道。
三.請問大家在討論這篇文章中,有那些值得您學習或啟發的觀念,您將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證(啟發踐行)
陳慧美:我願再度接受複戒,來提醒自己內心的佛性。
林清江:我隨順歡喜皈依三寶,但是到今天才知道,唯有依靠三寶功德威力的加持,止息無邊的生死苦輪,遠離一切怖畏,才能離苦得樂,到達自在解脫的世界。
回饋:
主持人:從今天大家所討論的皈依三寶,我們可以知道,皈依的功德其大無比,所以眾生皆當皈依三寶。藉由三寶的威德加持,淨化身心,感召善因好緣,成辦諸事,並且找回生命的價值,重新認識自我寶貴的清淨本性,開發每個眾生本具的如來佛性、平等的法性以及清淨的真心。
下期預告:視疫情趨緩後,另行通知。
地點:會議方式、地點另候通知。
讀書主題:聽候常住指示。
會議圓滿。
活動花絮:
1
0
0
0
0
0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南屏-晨曦讀書會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09年11月21日 地點:南屏別院五樓大會議室
輔導法師:知揚法師 出席人員:全員到齊(詳如會員大會簽到表)
主持人:陳天德 與談人:劉美金、林清江、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
暖身:唱大師的十修歌,並聆聽培和尚的開示。
主持人陳天德致詞:
法師、各位貴賓、各位親愛的佛光人,大家吉祥:
很榮幸能在今天的主題論壇,和大家一齊來研讀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第一冊裡的一篇文章「善惡業報」。其實我們大家很有福報、大師不只寫文章,還告訴我們要怎麼讀。也就是讀書的四個層次,等一下由李明雄師兄來導讀:聞〔讀過(直觀)〕、林清江師兄導讀:思〔讀懂(感覺、聯想)〕、劉美金師姊導讀:修〔讀通(經驗性)〕、而我來導讀:證〔讀透(啟發、踐行)〕,照這樣的方式來讀文章,就能讀出文章的精華、昇華內心的靈性。
我們南屏-晨曦讀書會,每個月就是按照這個層次,來深入大師的文章。我們很溫馨、讀出很多心得、火花。我們也整理、集結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的會議紀錄,會後將移交給會長。各位可以去借閱,或在人間佛教讀書會網站,找南屏-晨曦讀書會就可以看到,也歡喜接受各位的指教。
最後感謝本讀書會的所有成員。尤其有柯銀盆、段陳玉秀、柯美金、劉美金、林清江等人的熱心支持。
主題論壇:
李明雄導讀:聞〔讀過(直觀)〕
什麼叫讀過,也就是把原文讀過一遍的基本印象。那該如何讓印象更深刻、讀出精華、讀出法味,那就是要下點工夫了。讓我們一齊利用短短的7分鐘來研讀這篇文章。
星雲大師告訴我們「善惡業報」,是佛教的根本教義。善惡是說是非、業報是說因果。也就是說世間上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是無緣無故就形成;也不可能說造了業,卻沒有報應。大師舉例,我們每一天在天堂、地獄不知來回多少次,為什麼?因為我早晨起來,想到要幫人家忙、要做些甚麼服務,起了善念,就是天堂了;或在甚麼時候看到不滿意的事、就起了煩惱、生氣、甚至起了瞋恨心,這時候又下地獄了。所以大師說:我們的一舉一動、乃至心的一念,不論好壞,這一定都和善惡業報有關係。
有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愁不報、時辰未到」。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善惡因果業報和時間的關係,在佛教裡是通三世的。簡單的說就是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所有的起惑、造業、受苦,就是在三世間輪迴不斷的。
世間上的人都明白「作如是因,感如是果」的道理。但是不明白,有些人做了善事,沒得到好報,有的人做盡壞事,卻享受著榮華富貴,所以就會生起怨恨心。剛剛大師講過因果是通三世的,就像你在銀行沒存款,銀行當然不會給你錢,但是它過去在銀行存款沒用完,銀行不能說你是壞人,就不給你領錢一樣。所以對於善惡業報,大家不要誤會了。不要怪善惡業報不准,其實善惡業報比現在的電腦、精密儀器都還要準確。就如有做善事的人,要相信因果。如果沒有得到善報不要急,等把因果的債還清了,所做的善業就如同放在銀行的錢,隨時可以領出來的。
接下來大師要告訴我們,「善惡業報」的分別,就好像世間上的農耕,有春天種、秋天收,這是一年的因果業報,稱為順現受業;有的今年種、明年收,這是兩年的業報,稱為順次受業;有的今年種三、五年以後才能收成,那就稱為順後受業。大師又說:人生的善惡報應,當然也有時間長短的區分。所以有現世報、來生報、後世報、都一定會受報應的。
最後這篇文章讀過以後,星雲大師告訴我們「善惡業報」,是佛教的根本教義。其實很簡單就是在講「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大師更明確的告訴我們,要深信善惡業報,因為「善惡業報」比現在的電腦都還要準確。所以你可以欺騙自己、欺騙別人,卻騙不過善惡因果的報應。
林清江導讀:思〔讀懂(感覺、聯想)〕
談到善惡業報,幾千年來,存在中國人心中「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太上感應篇開宗明義,也闡明: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是印光大師在世大力提倡「太上感應篇」,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作為戒惡激善的做人基礎,進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淨土,人人易懂、人人易行,使大多數根基淺劣的眾生,不致望佛門而興嘆之苦,且五戒十善易於實行,是佛教人天乘的基本修養,也是善惡業報正確觀念,它維繫著我們社會的道德於不墜,這種具有懲惡勸善之功的法則,就是善惡因果觀。
要了解善惡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普遍法則。在佛教教育體系中,因果是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的基本理論,是闡明「緣起」法則,使明白易懂的一種道理。一切諸法的形成,是「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因」,由因而生的是「果」。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結果不是從它的原因所生成,「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將這種因果關係表現得最明顯,最易為人所知的,莫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法則。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現象莫不如此。所以,宇宙間從自然界到眾生界,從天體到微塵,沒有一個現象能脫離得了因果的關係。因為,因果律是事物生滅變化的法則。
佛教的因果觀,源自「緣起性空」的道理,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仗因託緣,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為因,待緣聚又生他果,如是展轉相攝,乃成森羅萬象。所以,大至一個世界,小如一個微塵,都沒有實存的自性可言,而因緣不同,果報就會有所差異。所以,因果的道理,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充塞宇宙。
人間的貧富貴賤、生命的長壽夭亡、容貌的端正醜陋,都是有因有果,並非憑空碰運氣而來,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操縱,而是取決於自己善惡行為(業)的結果。由於善惡行為(業)能決定自己的幸與不幸,因此對於過去的不幸,也可以靠不斷的努力,使它轉變為幸福。所以,善惡因果觀是肯定:努力、上進、修行善業,是充滿樂觀進取的道理。
善惡因果報應在時間上雖有現報、生報、後報等「三時報」之分,但是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為善者必獲福,作惡者必遭殃,造了善惡業因,不管時間久暫,只要因緣成熟,必定要受果報。一切自作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了解果報自作自受的道理,我們就應該行善積德,切莫造下惡因,一旦嚐到惡果,也就追悔莫及!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善惡因果報應不是權勢所能左右,鬼神也無法操縱,上天更無法控制,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吾人善惡業(行為)的測試依據。經上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所以,我們應該正視善惡因果法則,廣植善因,必能為此生、來世帶來福慧圓滿的生活。
劉美金導讀:修〔讀通(經驗性)〕
大師說:什麼叫做業、自身所做的行為,口所說的語言,心所想的念頭,都稱之為〝業〞我們的色身會衰敗但所造下的業卻不會消失,我們對於自己的言行與起心動念應該慎思而行。
大師也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仇不報、時辰未到),正所謂(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會到),怎能不謹慎行事呢?有些人會埋怨為什麼我天天禮佛誦經燒香拜佛,生活還是非常困難,發不了財、也沒有好運氣呢?
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男子,每天在家供佛、虔誠禮拜,又將佛堂打掃乾淨一塵不染,佛前供品從不間斷,但生活依然窮困潦倒有。有一天在佛祖前喝醉了,並在佛前哭訴,佛祖啊為什麼我那麼虔誠每天供佛,可是我的生活卻依然十分貧窮呢?男子哭著加上酒勁上頭就睡著了。醒來之後發現自己做了個夢,夢境中地藏王菩薩告訴他不用傷心,我感應到你的祈求,你每天供佛、日常行善,諸菩薩都知道。你的命中還有大福報,往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你還沒有發財、是因為你不懂得行善布施,記得多行善、布施,你的財運會越來越好。
聽了地藏王菩薩的一席話之後,開始每日行善布施,想不到生活真的越來越好,三年之後男子成了村子裡面最富有的人,娶了一個賢淑的妻子,又生了一對聰明的兒女,生活美滿。由這個故事當中知道,每一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福田,當你種下善的種子,種子長大福報就會降臨;反之當你種下惡的種子,種子長大惡報就會找上你。有的人出生時已經帶有前世的業力,那就是前面所說的不懂的行善布施吧!
在此這一個我本身的故事,話說69年底當時我是自營美髮業,有位客人他是做早餐的,聊天當中提到員工不好請,現在只有一個人做,有點做不來。聽他說完,我就自告奮勇的說我去幫你(工資也沒有談到)。隔天一大清早就騎著49CC的車前往,在半路上就出了個車禍,被一位青年迎面撞了上來。當時我是完全沒有外傷,只覺得心窩有一點痛,於是就到醫院去做檢查發現有內出血現象,先打止血點滴發現止不了血,於是馬上做了大手術。在手術進行中發現是胰臟裂痕出血,手術6個小時,全身輸血四千多CC、當時的情況非常危急,離往生就只差一步。昏迷了一個禮拜、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還,轉了兩個醫院。以前還沒有學佛什麼都不懂,後來學佛了才了解,這或許是前世造的惡業才會受到肉體如此的苦難,與生死拔河;又或許前世做了許多善業、又或許是我的善心助人佛祖感應到,所以才讓我又活了下來,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罷了!所以今世要多做一些善業還於前世今生所用,也要積存一些來世享用。
佛說:我們所做的功德、有如細砂,一點一點的凝聚成了功德塔!會得到佛菩薩最殊勝的福報,也會得佛庇佑,消除一切孽緣業障。
最後,祝福所有的菩薩色身康泰、學佛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今天就以這個法與故事跟大家結緣。阿彌陀佛!
主持人陳天德導讀與結論:證〔讀透(啟發、踐行)〕
經過前三位師兄、姊的聞、思、修之後,我來和大家探討「證」的層次。
大師說:「善惡業報」,是佛教根本的教義。因為佛教主張「諸法因緣生,空無自性」,因此「善惡業報」也是因緣生法,沒有自性。簡單的說「善惡業報」其實就是在三世間「因」和「果」輪轉變化的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生命,而三世循環的生命就是靠著累世所造作的「業」來貫穿,所以佛教有一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就是因果報應的原理。民間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把因果循環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星雲大師更簡單的告訴我們,佛教所謂的「善惡業報」,就是「作如是因,感如是果」。高僧六祖惠能大師也做過一首詩偈(心命歌),這首詩偈也是講「善惡業報」。經過印光大師批註:此詩於心命二義發揮周到,果能依之行,則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權不歸於天地鬼神矣!以上三位高僧所見的「善惡業報」,似有以異曲同工之妙。
那如何讓我們命運中快速的累積善因好緣呢?
就是透過行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來改變我們的命運。說好話:功德不可等閒。做好事:是在積陰德。存好心:能成就菩提道果。所以能夠奉行三好於生活之中,自然好運連連。
以上,我們四位很清楚的,按照讀書會的四個層次「聞、思、修、證」來闡釋、演練,星雲大師告訴我們的「善惡業報」,必定要從自我身、口、意的行為來改造做起。所有的世間事都「有因有果」,而果報的好壞,就在決定自己的業力。
今天我們的主題論壇就到此結束,感謝三位與談人精闢的分享。謝謝大家共同來研讀這一篇文章,還請大家不吝指教。祝福大家!
下期預告:109年12/17讀書會
地點:南屏別院五樓小會議室。 讀書主題:因果的意義。
時間:晚上7點30分~9點。
會議圓滿。
1
0
0
0
0
0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年前
南屏-晨曦讀書會
國際佛光會人間佛教讀書會「南屏-晨曦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09年12月15日 地點:南屏別院二樓二聖堂
輔導法師: 出席人員:13人(詳如簽到表)
主持人:李明雄代理 帶領人:李明雄 紀錄:陳慧美
活動紀錄:
暖身:今天的讀書會因為召集人陳天德臨時身體微恙,他要贈送成員們「追星沐雲」一書,請柯美金督導代理致贈由林會長代表接受。另柯美金督導結緣蜂蜜蛋糕、陳秀珍師姊結緣蘋安橘祥,感謝她們的發心。接下來讓我們來暖身,一齊來演練會歌和隊呼。
問題討論:
帶領人:今天我們的主題:因果的意義、作者:星雲大師、出處:佛法真義第一冊、閱讀目的:探討因和果之間還有一個緣。因為文章有點長請大家利用時間很快的讀一遍,讓心中有印象就好,也就是先走過第一個層次。聞(讀過、直觀)。
一.請問這篇文章令您印象深刻的內容是那一段,為什麼?思(感覺、聯想)。
楊文章:佛教主張「諸法因緣生,空無自性」,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沒有自性。簡單的說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生命,而三世循環的生命就是靠著累世所造作的「業」來貫穿,所以命運是不能只看一時。
劉美金:佛教有一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就是在講:你要想來生是榮華富貴?還是窮困潦倒?就看你現在的行為、作為,就可以知道來生會有什麼結果了。
柯美金:我對文中所謂因果,你要怎麼收成,就要怎麼種植。尤其是不要張冠李戴、李代桃僵僵,印象特別深刻。想到我做會長的時候,就是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因為我總認為這是要為因果負責任的。
蔡桂紅:善緣好運,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因緣果報的意思,善緣和好運必定有其因果關係,只是時間長短,難以預料。
林清江:其實,從佛教的因果觀及業力論來看,我們所受的果報,不管善惡,都是自己造做出來的,並不是任何神明可以主宰的。譬如有人一出生就在住在繁華的都市裡,享受文明的生活;有人就出生在窮鄉僻壤,接受窮困勞碌的生活。這不是命運的不公平,而是因緣果報的不同。
陳慧美:佛教講人間的貧富貴賤、生命的長壽夭亡、容貌的美醜,都是有因有果,不是憑空碰運氣而來,也不是哪一位神明所能操縱,而是取決於自己行為的結果。
吳春馨:司馬光的家訓:有一段,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不也是在告訴我們,因果是通於三世的嗎?
李雯嘉:星雲大師說「法不孤啟,仗境方生」,世間上無論何事、何物,都不可能單獨存在,也並非突然而有,都是靠因緣合和所生起。所謂「如是因、如是果」,凡事有了微妙的因,才能生起微妙的果。
二.請問本文的那一段,有您或朋友相關的生活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修(經驗性)
林清江:了凡四訓的袁了凡。他從小就學習做醫生,有一天他在慈雲寺遇到一位皇極數正傳,我們現在講就是算命的孔先生。告訴他你明年就可以中秀才,為什麼不讀書,還算出縣考14名、府考71名、學考9名。隔年赴考不只都中名次還一樣。接下來孔先生還幫他卜哪一年會升官當多久…,53歲8月14日丑時壽終正寢,惜無子。所以他認為一個人的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直到有一天他到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沒想到雲谷禪師告訴他:我認為你是豪傑,原來只是一個凡夫。雲谷禪師再說:人只要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所以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袁了凡相信雲谷禪師的話,並且努力做善事。最後他74歲往生,不只有兒子、還中了進士。所以袁了凡的故事,告訴我們因果是不會欺騙人的。
李雯嘉:南京古雞鳴寺,有座獨特面牆倒坐的菩薩。有一居士好奇地問當值的知客師,「何以菩薩面牆而坐?」。知客師,隨手指著牆上的偈子,要居士自己參看去!居士隨著法師手指的方向,看到牆上的偈子,東單寫著:「問菩薩為何倒坐?」,下一句偈:「嘆眾生不肯回頭!」。再看西單牆上的偈子:「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下一句偈:「如能轉念,何需我大慈大悲!」。所以文章說:因果就是,你要怎麼收成,就要怎麼種植。
楊文章:有一個朋友,小時候老是被對門鄰居欺負。有一次對門家狗丟失了,硬是賴她父親偷的,還把她父親打了一頓。她告訴我,當時她15歲、弟弟也13歲,姊弟倆受不了氣,各拿了把刀要出去拼命,被母親攔下了說:仇是一定要報的,只是不是這個時間,也不是這個方式。姊弟倆聽了母親的話,還是是村子唯二考上大學的,畢業後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老師。有一天對門家出大車禍,母親要她們姊弟倆幫助它們,姊弟倆都不願意。這時候母親講話了說:您們倆已經報了仇,要不是被對門鄰居欺負,你們也不會這麼有出息。所以佛法講:轉個念,因緣、果報就完全不一樣了。
盧桂芬:我和同修曾在高速公路幫一台車換輪胎,對方只說謝謝就走了,沒想到在下個休息站就碰到了,對方就很高興非要請我吃飯。所以說因緣果報俱足事就成,如果我沒去這休息站,因緣就不知道是甚麼時候,也可能是下輩子了。
劉美金:鄰居張老伯練氣功幫人治病,卻治不了自己頭暈的老毛病。在一個機緣下,遇到一老和尚專治疑難雜症,他請求老和尚幫他治療陳疾。沒想到老和尚居然問他在許多年前,有把一窩小老鼠裝在盒子裡甩暈後丟棄嗎?張老伯回想起確有此事,而頭暈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這時候老和尚才告訴他這就是你頭暈的原因,張老伯一驚,急忙說道今後我再也不敢殺生了,沒想到話聲才一落,頭馬上就不暈了。這個故事很明確在告訴我們,因果關係。
張采茵:香港有一大風水師陳朗先生,有一次他幫李嘉誠算命,說:你命裡的財庫是滿溢的,後來李嘉誠果然是香港首富。陳朗於2003年往生,他臨終前有很多富豪和明星去探望他。他說:我幫你們是因為你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而我幫助了你們卻也受盡了折磨,因為我終究是違背了天道,還是要接受上天懲罰。所以他說:人要成功自己要種善因,也就是積福德。還要有好緣,待人要誠心正意,才能結好人緣。千萬不要財大氣粗、心高氣傲,這是會損福的,易經有說「滿招損,謙受益」就是這個意思。
三.請問大家在討論這篇文章中,有那些值得您學習或啟發的觀念,您將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證(啟發踐行)
劉美金:文章啟發我要做一個快樂的人。因為我快樂、才能帶給別人快樂,世界才會更美好。
柯美金:要怎麼做一個快樂的人,其實很簡單行三好、四給的人最快樂。
蔡桂紅:文章啟發我要發心種福田,來和大眾廣結善緣,成就好的因緣。
李雯嘉:我願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來和累劫累世怨親債主解怨釋結,不再造惡業來增長善果。
回饋:
帶領人:感謝教師分會永山督導蒞臨,為我們讀書會錄影。也感謝成員們的成就,相信在這一系列因果讀下來以後,每個人心中一定知「種如是因、感如是果」,懂「因緣果報」的道理。祝福大家讓心靈沉浸在因果的法味之中!
下期預告:110年01/19(二)的讀在書會。地點:南屏別院五樓小會議室。時間:晚上7點30分~9點。讀書主題:忍的真義。
會議圓滿。
活動花絮:
1
0
0
0
0
0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登入
or
現在註冊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4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4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3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3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